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美在有关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制度、培养目标、学制、培养模式、质量管理等方面既存在着共同点,也存在很多不同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实行“资格考试 综合测试 专业复试”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加强专业硕士教育,逐步构建以专业硕士教育为主体的新格局;改革“课程学习 论文写作”的单一培养模式,实行专业式、协作式、教学式等多种培养模式并存;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从招生录取、人才培养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发放,严格把关,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督与评估,建立“多维立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们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十分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造型教师。何谓创造型教师?美国创造教育家史密斯认为:“创造型教师就是吸取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运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的人”。我们认为,史密斯的观点值得借鉴,但创造型教师的特征不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意见很不统一。目前大致有三种看法:其一,教育属于或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其二,教育属于或基本上属于生产力;其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究竟哪一种意见正确?哪一种观点真正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对此应作具体分析。我们认为,就教育的本质而言,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一、教育本质与科学的教育概念是一致的对教育本质的探讨并不是从现代开始的。历史上许多教育家,都试图揭示教育的本质。我国古代“性善论”者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荀子说:“以善先人谓之教。”许慎则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善子使作也。”(《说文解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则宣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由于时代  相似文献   
4.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这是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之一。但是,主导作用的真正内涵究竟是什么?人们的理解则并不一致。凯洛夫认为:“教师本身是决定教学的培养效果的最重要的、有决定作用的因素。”(凯洛夫《教育学》(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版第58页)解放初期,我国学习凯洛夫《教育学》,深受“教师起决定作用”这一思想的影响。同时,我国在建立自己的教育学的过程中,有些同志运用毛泽东同志《矛盾论》中的观点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认为“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  相似文献   
5.
本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教育是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优化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结构是顺利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强化"生命线"意识,确保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建立开放、多元化的就业制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教师个人在实践中经自身体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更直接、更重要的影响。改革教育实习模式,加强实践教学,让师范生获得丰富的实践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教育提出的时代诉求。改革教育实习模式,固然需要理论构想的“先进性”,但又要考虑改革方案的“可行性”。把教育实习由一次改为两次,实习时间由目前的6-8周延长为16周,加上2周左右的见习和2周模拟实习,用20周左右的时间开展教育实践训练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大学精神讨论大学办学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阐述大学校园精神是大学人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和文化心理状态,是大学人自觉追求、主动塑造的过程,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办学传统中积淀孕育而生的过程,是一个薪火相传、不断强化的过程。提出大学校园精神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任何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违反校园精神形成规律和必须具有矢志不渝的执著追求精神,锁定预期的建设目标,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精心培育和不断强化为大学改革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