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7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实现了革命、改造、建设、改革的逻辑演进;30多年改革实现了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逻辑演进;10年发展实现了"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演进。三个方面逻辑演进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成就了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体现了主体认识论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验,它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在这一伟大实验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征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中国特色范式的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主动型内生式特点的发展道路,文章从以上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它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历史意义以及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一位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土壤中的巨大伟人,又是西方现代文化最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他的毕生使命是要以马克思主义这一异域文化为思想武器和价值背景,促使中国社会实现全面的现代嬗变,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近代科技教育的体制化历程段治文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曾不折不扣地为维护封建政治秩序和礼治秩序服务,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决定着学术风气和社会风气的走向。到近代,随着科技教育的发生和发展,传统教育体制逐步被打破,社会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5.
试论延安时期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透视延安时期的历史表象,探索其深层的历史结构,从而揭示出延安时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所确立的新型文化观,它包括思想方法、价值取向上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以及承认民众的需求和人的价值从而达到人的解放等等。由此新型的文化观,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显示了思想运动和文化启蒙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在从统一战线到多党合作、从群众路线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中,在处理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以及借鉴和创新等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通过独特的制度设计,推动了党际协商民主、党内协商民主、社会协商民主和公共协商民主四种形态的形成。前两者是领域的横向展开,更多体现的是政治协商民主;而从政治协商民主到社会协商民主、公共协商民主的演进则是层次上的纵向深入,展现的是协商民主从国家政治层面发展到国家-社会互动层面,再到国家-社会-公民互动层面的逻辑递进。中国式协商民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制度形式,也是对人类民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二十世纪初是刚刚走进新世纪,新思潮开始蜂涌的时代,是正在摆脱世纪末的绝望空气,重新审视一切的时代。在中国,大批有识之土也从人道和伦理出发,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贫富对立和工人受奴役的罪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这一伦理上的切入,乃是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契机。从当时各派对社会主义的宣传情况看,首先,他们都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为其正宗。其次,对中国人最具吸引力并被最早接受的,是实行公有制,各尽所能,各取所值这一理想模式。社会主义当时被概括为:“土地资本之公有”,“生产之公共经营”,“社会的收入之分配”,“社会收入之大半。归于个人之私有”四个方面。这是一个尚不知如何实现但却是极美的境地。他们惊叹:采用公有制、“各尽所能,各取所值”的社会主义,“非奴隶之制度,平等之社会也。”“非专制之国家,博爱之社会也。”(《社会主义神  相似文献   
8.
詹于虹  段治文 《江汉论坛》2004,1(8):133-135
古代中国虽然曾取得了欧洲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但是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在中国却不具备,因而未能从社会内部产生近代科学。但是,随着中国社会思想的内在变动,特别是近世学风的变化,实学思潮兴起;同时随着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历史体系之后,形成了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形势,中国又注定要跨进近代科学时代。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在从早年从事改良到后来力行革命的历程中,其思想深处始终存在着科学文化观发展的价值蕴藉。本文详细论述了孙中山从早年的"科技救国"思想向后来运用科学进行启蒙的思想发展历程;同时着重探讨了他启蒙科学观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特色。从而弥补了学术界对孙中山科学文化观一直缺乏系统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1927-1929年,国民政府改教育部为大学院,这次在中国科学和教育发展史上虽然只存在了两年的体制改革,不仅仅是一种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关名称的变更。从设置大学院的动机及其设想来看,其背后体现出来的是蔡元培等倡议者对学术教育及科技研究的重视与努力,它具有着提倡教育独立、学术自由和教育学术并重思想的重要意义,它推动了此后中国科技学术界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