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日益多元化,司法公信力日渐式微。把协商民主引入司法领域,将传统社会的单向型司法制度改造为多元社会的回应型司法制度是当代司法改革的现实选择。解构传统司法制度的同时,厘清回应型司法的概念、特征及其理论逻辑,将其从单纯的内部自控体系建构成由宪法传导机制、民意反馈机制和个案调处机制三位一体的他控体系与自控体系相统一的回应型制度,使其受制于宪法的有力拘束,运行于民意监督之下,并通过个案调处机制实现对多元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2.
论宪法的平等保护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等和禁止歧视是现代人权法制的支柱。在国际社会,平等作为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分为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法律的平等保护,既约束法律适用机关,也限制法律制定机关。而且在美、印等国的宪法判例法中,平等保护原则已有了针对不同的歧视理由分别适用的严格审查标准、中级审查标准和宽松审查标准。在中国,自古以来仅主张法律面前的平等,忽视了法律的平等保护。通过修改宪法和制定专门的人权法,确认平等保护原则,确立适用平等保护原则的底线标准,并通过可操作性的违宪审查制度保障其实施。  相似文献   
3.
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踏入西方宪政的文化历程 ,追寻西方宪政的文化源头 ,解悟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 :其中 ,基督教的性恶论是西方宪政的文化根基 ;社会契约的政治化是西方宪政文化的逻辑起点 ;人本主义的崛起是西方宪政的文化内核 ;法治传统的近代转型是宪政理想的实证标志。  相似文献   
4.
5.
公益性建设用地与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界分及其法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性建设用地与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用地目的上存在突出的差异,在取得的方式上也应当有所不同。由于实践中公共利益被泛化,我国在公益性建设用地和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取得上,对集体土地都以征收的方式进行。这种集体土地公益征收泛化不仅损害被征地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造成政府权威受损、土地利用率下降、环境问题严重等诸多危害。因此,国家应当借鉴国外的作法,及时制定专门的集体土地公益征收实体法和集体土地征收程序法。  相似文献   
6.
经济宪法学是宪法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围绕以财产权为核心的基本经济自由与权利展开,寻求国家权力介入公民经济生活的边界。对经济宪法学的研究应以宪法文本为基础,分析宪法中保障经济自由与权利的相关制度。经济宪法学还应研究经济自由与权利与其他宪法权利之间的关系、经济权利与自由对宪政、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国家权力的经济基础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平等和禁止歧视是现代人权法制的支柱。在国际社会,平等作为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分为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法律的平等保护,既约束法律适用机关,也限制法律制定机关。而且在美、印等国的宪法判例法中,平等保护原则已有了针对不同的歧视理由分别适用的严格审查标准、中级审查标准和宽松审查标准。在中国,自古以来仅主张法律面前的平等,忽视了法律的平等保护。通过修改宪法和制定专门的人权法,确认平等保护原则,确立适用平等保护原则的底线标准,并通过可操作性的违宪审查制度保障其实施。  相似文献   
8.
良法标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良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良法善性的基本标准是:在指导思想上,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价值建构上,应确立以正义为轴心、以秩序为外化、以平等为基础、以利益为归属的价值体系;在规范结构上,应进一步完善立法过程的民主化、立法表达的规范化、立法体系的科学化;在文化精神上,应建立公民权利主导型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9.
踏入西方宪政的文化历程,追寻西方宪政的文化源头,解悟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其中,基督教的性恶论是西方宪政的文化根基;社会契约的政治化是西方宪政文化的逻辑起点;人本主义的崛起是西方宪政的文化内核;法治传统的近代转型是宪政理想的实证标志。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聚合民主注重公民的政治参与,忽视了公民参与的力度和效度,协商民主更强调通过沟通、对话和辩论等方式,保证公民参与的意志渗透和利益表达;传统民主基于"性善论",推定人民能够在理性的昭示之下作出合理选择,免不了多数人的暴政、事实上的少数决当选和民主的赤字;传统民主的缺陷导致了权利与效用、群体间的包容与排他、公民间的平等保护、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集权与分权、政治资源的集中与分散等方面的功能障碍。针对传统民主的缺陷和困境,宪政论者主张:以规范建构锁定民主的基本价值,以权力限制防堵多数人的暴政;协商民主则提出:(1)公共领域的二元互动补充宪政矫正的无能,(2)多元理性的公共协商有利于保护少数人,(3)竞争性话语体系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公民参政的能力和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