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祖杜尚     
正观念艺术即英文中的Idea Art,确切地说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但几乎每一个观念艺术家都将更早期的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奉为鼻祖。杜尚的鼎鼎大名,尤其是他那件惊世骇俗的小便池艺术品,甚至连对当代艺术几乎全无概念的人也略知一二。他并没有提出过有关"观念艺术"的概念,但是他的作品的确代表着观念艺术的指向,是他首先颠覆了传统所谓"艺术"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正科技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人类世界的一切,当然也包括艺术。科技的进步带来艺术的变革,重新定义着关于艺术的方方面面。有时,这些改变是惊世骇俗的,甚至会引起极大的争议,譬如在21世纪才刚刚诞生的"生物艺术"。1997年,艺术家爱德华多·卡茨(Eduardo Kac)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生物艺术;2000年,基于自己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招生数量急剧扩展,使得教育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等经济学角度对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做出了分析,为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苏轼作为一代文宗师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卓尔不凡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源于尚变的民族审美心理的潜移默化,源于四川地域文化的影响,源于苏氏家族门风的濡染,源于时代风会的熏陶,源于前辈名公的奖掖扶持,源于其性格禀赋和后天的造化,源于其坎壈的人生遭际。一句话,是民族、地域、家族、时代、伯乐、个人性格、后天努力和人生遭际等综合因素锻造了苏轼,使其成为穿越古今、生命永恒的文化巨擘。  相似文献   
5.
黄暄闲 《办公室业务》2014,(11):132-133
我国高校图书馆所发行的期刊属于传统纸质出版物的范畴,其发行工作与影响范围必然会受到数字出版物的影响。总的来说,图书馆应当积极转变工作观念,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努力为读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本文对于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并系统的介绍了信息时代我国图书馆发展的途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闲言 《决策探索》2009,(19):83-83
说到中国老百姓对“父母官”的期待,自古以来主要有两个:一是能够解决多年来悬而未决、民众积怨甚深的难题;二是能关顾民间疾苦。千古人杰如包公、海瑞之辈,所作所为,无非如此。  相似文献   
7.
在宋代,苏轼以其卓越的智慧才情、无与伦比的文学成就以及惊心动魄的人生仕履,刮起了阵阵"旋风",从多方面展示了宋型文化的特征,表现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宋人普遍存在的苏轼心理情结,这就是爱护心理、崇敬心理、仿效心理、归附心理、仙化心理、忌恨心理等。  相似文献   
8.
苏词研究是近世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有关苏轼词集的编刻整理累计有二十余种。由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的《苏轼全集校注.苏轼词集校注》,在参考传世苏词各重要版本和近期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苏轼词集作校勘、注释、编年、集评、辨疑等文献整理工作,在各个领域均进行了新的探索。撮其要者,在以下三个方面最为突出,这就是:意象词旨的深微探析、编年本事的精细考订、词语注释的准确追寻。  相似文献   
9.
我院副院长冯广艺教授的语言学专著《超常搭配》1993年出版后,深受学术界重视,最近出版社又再次印刷出版.这部著作,是冯教授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加以充实、完善而成.作者独具慧眼,选取超越语法常规的语言艺术化现象,进行开拓性探讨,从而填补了语言研究的一个空白.这便是该书学术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阴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元范畴,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辟概括,深刻濡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于十二生肖而言,十二种动物的有序排列,渗透了丰富的阴阳思想.如何认识这些阴阳思想,古人的切入角度有趣而又有异:有的从十二生肖的生理特征区分,有的以十二生肖的习性特征区分,有的以《周易》卦象区分.但不论如何区分,“一阴一阳”的哲学思想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象喻思维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