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9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一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日益多元化.根据资料显示,盗窃、抢劫、流氓、强奸、伤害、绑架、勒索等原有类型犯罪层出不穷;近些年出现的涉毒、涉枪、赌博、卖淫、嫖娼和拐买人口等新型犯罪未成年人涉案也日益增多;同时,还不断查获未成年人利用高科技作案,盗窃巨款、侵犯他人秘密和传播淫秽图片、小说等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2.
阳明"知行合一"所强调的事上工夫,使其心学美学内在地导向了"行动美学",其主旨是突出艺术和美学的美育功能,甚至将美学等同于美育.  相似文献   
3.
我们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的伟大历史时期。以科技革命为先导的新世纪将赋予美学重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主客体对象性关系的厚望,已经或即将成为历史的旧世纪则留着交互冲撞的文化遗产供美学选择。当代中国美学能否成功地走向新世纪,关键就在于能否对这两个问题作出出色回答。一、科技革命的挑战和当代中国美学须作的回应1.科技革命的挑战与社会科学的回应我们正又一次处于历史性的科学技术飞跃发展时期,现代科技新的飞跃和革命作为“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从“远游精思”一说,解剖朱子艺术哲学中的主体修养论,以见其艺术哲学理论思维之一斑。 一朱熹的理论体系及其思想方法是本末兼该,内外结合,体用一元,知行通贯;本体信仰与具体实践“两在合一”,唯心精神与唯物因素奇妙组合。在本体信仰上,他逻辑推论“理在气先”,理为气之本,未有万物之前必有是理;并且认为理在心,以至“心即理”,因此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哲学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休闲智慧--崇尚洒落自得的"曾点之乐",这种生活态度和生存理想又与审美境界内在地相通.明代哲学家陈白沙"自然之乐"的生命境界和审美境界,极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人的休闲智慧:其旷达自适的诗酒之乐、隐逸高洁的菊花之爱、逍遥自在的田园之趣,表现出中国哲人超然物外、天人合一、渗透人间世相、悟出生活真谛后的一种超越自得的生存境界.这种休闲的生存境界,对于我们当代社会的和谐生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代美学在追求理性的同时,又走向生活,走向休闲。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促使中国的休闲文化在宋代全面兴起乃至繁荣。宋代艺术审美在趋于精致化的同时也越来越贴近日常生活,艺术与生活的充分融合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宋人一方面在生活中追求艺术境界,另一方面在艺术中追求生活情趣,由此催生了宋代美学的休闲情调。“玩物适情”所昭示的美学旨趣便是艺术与生活的双向融通,是宋代美学重视生活并落实于生活的体现,它所反映的休闲内涵则包括了宋人对休闲的本体认同、“适”的工夫实践以及超然物外的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7.
创意思维具有“境”和“术”两个层次,前者是透显事物本真的澄明境界,后者是有效创意的思维方式。创意思维的形成需要休闲的心态和境域(境域即为特定时空及体验),休闲教育则可以帮助人们善用休闲,发挥休闲对创意的积极作用,消除现实教育的弊端,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创意思维。休闲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创意思维之“境”,休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可以启发创意思维之“术”。适应创意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富有创意思维的人才,需大力发展休闲教育。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国文化基因中的宗教因素的先天不足、科学和法制未能完全有效地解决人自身的精神寄托终极关怀、高科技文明与市场经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失衡等问题,"以美育代宗教说"在当代和未来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儒家传统美育思想对于当代人格的完善或人性的圆成,仍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当然也不可忽视其思想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西学"存在论"与中学"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tology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可称为西学“存在论”,“本体”则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有关“本体”的思想即是中学的“本体论”。以“本体论”译Ontology并不确切,但不能由于约定俗成的译名的不确切而否定中学“本体论”思想的存在。西方传统Ontology作为“是论”与中学精神比较隔膜,而西方哲学“传统本体论”向“现代存在论”的转换,则为西学“存在论”和中学“本体论”的深层次比较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外文化传统、古今美学思潮的碰撞中,中国当代美学该作出何种选择,向何处去,以利于摆脱目前的困境、实现新的超越?这是美学界同仁共同关注的一个视点.西方美学已经历了传统的哲学本体思辨美学和现代的科学分析实证美学两种主要的形态,并在当代形成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新的冲突.西方美学思潮的流变作为一种文化冲撞,既表现为古典与现代美学形态的冲突,又表现为中西方美学形态的冲突.在这些复合的冲突面前,中国当代美学该作出何种途择?美学界的一般思考倾向是急于实现综合,或走左右兼顾的所谓“中间道路”.这种思路具有它的合理性;然而需要进一步考虑的是“综合”的基础是什么,以及该实现什么样的综合?美国《美学与艺术杂志》主编约翰·费舍尔曾谈到中国当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