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辽西北地区包括阜新、铁岭、朝阳三市,由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制约,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省内其他地区比较相对滞后,在这种背景下,辽宁省委、省政府适时地提出了突破辽西北战略,支持辽西北地区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城市创新生态的概念及结构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结构和状态两方面建立了城市创新生态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对国内大中型城市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收集相关指标数据,运用集对分析法,对我国19个样本城市的创新生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往往也是创新生态比较好的城市,并且被评价的19个城市可以划分为状态-结构均衡型、结构劣势型和状态劣势型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研发投资是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途径,不同阶段的的研发投资对于企业绩效的改善存在着差异化作用。本文构建了不同阶段研发投资对企业绩效影响效应的理论模型,并以我国103家上市公司2010-2016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从动态效应的实证分析阶段和开发阶段两个阶段的投资强度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异同,结果发现: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投资对企业绩效影响均具有正向的积极影响作用,开发阶段的投资在当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较强但不可持续,研究阶段的投资具有滞后效应并且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有比较长远的影响。因此过多关注开发阶段的投资并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绩效,企业应加大研究阶段的投资,以更好地实现其在提高企业绩效中的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潘雄锋 《管理学报》2011,8(6):921-924
从熵理论出发,引入THEIL不均衡指数,对我国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各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有较大的改善,但从1993年开始,不均衡性又逐渐增加。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对我国区域科技发展不均衡特征与趋势及其成因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1997-2008年的统计数据,首先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视角,运用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能源效率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时空格局演化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来探寻影响我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变化的空间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能源效率存在着空间依赖性,近邻效应显著;我国能源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能源效率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能源效率较低的省区则主要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且扩散效应在逐步增强,极化效应在逐步减弱,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创新发展时空演化的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基于GIS方法对1994年以来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均衡性进行了测度分析。首先,引入区域重心模型,对我国创新重心的时空偏离进行了可视化测算,然后结合相关统计指标对我国区域创新发展均衡性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我国区域间创新发展的不均衡性较为明显,创新重心一直向南偏东方向移动,区域间创新差异还主要体现为东西差距;区域创新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一直在扩大,创新发展速度较快的省份还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90-2008年专利数据为资料,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研究中国区域创新趋同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90年以来中国区域创新一直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在2000-2008年期间更为显著。(2)区域自身和周围邻居同时向上转移的区域基本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区域自身或周围邻居有一方或双方均向下转移的区域绝大多数位于中西部。(3)中国区域创新类型转移显著受到地理背景的制约,创新高水平的区域背景对区域转移起到了正面影响,而创新低水平的区域背景则产生了负面影响,进一步为中国区域创新"俱乐部趋同"现象的存在提供了空间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现有研究忽视区域之间空间效应的缺陷,本文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区域创新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空间自相关Moran’s I检验显示,中国区域创新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集群趋势;纳入空间效应的中国区域创新收敛性估计结果发现,1990—2008年间中国区域创新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并且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对外开放程度均是促进中国区域创新收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