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4篇
综合类   7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杰的短篇小说集《小村残照》从欲望的角度关注生活中的男男女女 ,欲望使之生命之船屡遭搁浅。石杰借他人欲望之苦抒写自己的孤独 ,她希望搁浅的生命之船能够超拔 ,她笔下的人物和她一同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内在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王向峰:我们过去曾谈过散文的文学性问题,今天可以详细谈这个专题了。文学性怎么才能在创作实践当中表现出来,这个可以从你的散文创作,也可以从其他经典作家的作品,从这些作品的表现当中来探讨。总而言之,一个总体目的,就是真正把散文的文学根基尽量找到。这样的话,不论对于创作散文,还是欣赏散文,都知道重点在什么地方。我考虑了这么几个问题。在这之前,我把你的散文篇章重新读了一遍,特别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王充闾散文》,这里有些篇章我都重新读了,我们可以在这些问题上用具体作品来解读。  相似文献   
3.
“祖国母亲”这一看似自明性的称谓,恰恰是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凝成的一个饱含国人情思的短语。我们发现这一隐喻系统是一个“现代性的后果”,它的生成与流变关联着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诸如西学引入、民族国家想象、妇女解放、革命等重大问题。在1949以后的中国现代性进程中,母亲与祖国结成了牢不可破的隐喻关系,为适应现代性的国家叙事,母亲也被固化为至高无上的圣母形象。  相似文献   
4.
文艺的人民性问题的提出,是始于作家艺术家的创作与人民大众的关系,即作品中的普通民众的地位及作者对其所采取的态度.在社会主义之前的历史阶段上的文艺中,人民性的思想基础是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人民性的思想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外古今的文艺史上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出发点,对于人民的奋斗精神、理想愿望表现了支持意向,对于普通民众的悲苦命运、不幸遭遇表现了同情态度,都是人民性的表现.在社会主义的人民文艺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与人民当家做主的历史地位相适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显现为新质的人民性,实现为与文艺的社会主义党性的一致性,是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保证.  相似文献   
5.
唐代的许多诗人在进入官场之前,由于受有传统的仁以献身、义以勇为的立身为人的准则的教育,所以在朝廷为官时多好谏言时政,并以此为臣下得以致君尧舜、辅国利民的应有行为。特别是那些满腹文章又好辨是非忠奸之士,被皇帝和宰相擢为侍御史、拾遗、补阙之职,专给朝廷进谏言、提意见,对象包括批评皇帝和弹劾朝中任何高官的不当行为。然而从皇帝到大小官僚很少有人真心愿意听诤谏之言,因而多是诤谏者自讨苦吃。在唐代诗人中骆宾王、陈子昂、杜甫、韩愈、白居易等,都是因敢于直谏而被贬斥的诗人。  相似文献   
6.
王向峰 《理论界》2007,(12):1-1
心海同志的《彭定安的学术世界》是一部全面探索定安同志学术建树的学术研究著作,论性质属于研究性的研究,难度自然是很大的。因为定安同志的研究视野非常广阔,文化的、文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尤其是对鲁迅的研究是更为全面深入的,在全国的鲁迅研究中又有独特的视角和成就,对这些不用说是进行研究,就是能够熟悉和把握,也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更何况作为研究对象去加以阐释和归纳,就不用说难度有多大了。但心海对此却是知难而进,他从感受定安同志的学术人格、学术道路、学术贡献、学术成果中,深受启发和推动。  相似文献   
7.
老庄美学思想的要义所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时代的老子与庄子,作为道家美学思想创始者和完成人,从审美主体出发、从人与对象的审美关系上探求美的存在与表现,显示了突出的辩证观点,提出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二章》);“《威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庄子·至乐》)的深刻见解,把美在矛盾关系中存在及其与人所构成的特殊关系,揭示得十分透辟,直到今天仍给人以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艺术创造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生产实践,但这种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同其它实践活动一样,都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可循。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时,无论他是否意识到,总是要依循着一定的方法、原则,即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完成自己的艺术物化实践。创作方法是人类在自己艺术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它在艺术生产实践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不断地被概括总结为具有规律性的比较完备的理论形态。创作方法的完备  相似文献   
9.
孔子诗学的仁本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以仁为核心,这使其在美学理论上,不论对于人格美、诗之美、乐之美以及自然美的观照与摄取,都要求以仁为本体,以在人自身的修养与一切活动中,都能“依于仁”,以仁为标准,不仅可望以仁制诗,还幻想以“归仁”达到理想的仁本社会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第一个全面深入阐述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学家。基于对中外古今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广泛了解和丰富的实际创作经验,鲁迅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理论总结既精到又富有实践性。鲁迅早期倡导浪漫主义,后来变成坚持现实主义,但仍保留了浪漫主义的积极进取精神。鲁迅提出了作家的现实主义自觉写实论,很强调以现实社会为描写对象,通过对现实关系的如实描写表现生活的客观本质真实,这是鲁迅主张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基本特点。他的现实主义真实观,要求把实事的描写提高到典型概括的境地;他的现实主义典型论,把深入揭示人物内在精神的主张,看作是高度意义上的现实主义。鲁迅的现实主义原则是发展的开放的,在他看来,现实主义创作可以吸收其他主义的某些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