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18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62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85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56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3篇
  1937年   2篇
  1935年   8篇
  1934年   7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揭示了资本主义民主虚伪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也多次批判了早期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但在现实社会中却呈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平等与政治上民主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剥削关系形成了一种权力关系,这种特定的经济形式下所决定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关系与资本主义所宣称的政治平等并行不悖。而且,这种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通过民主制的意识形态机器不断强化,使社会主体扮演着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形成的结构性权力压迫,列宁的阶级理论对于整合社会不同抗争群体,戳穿资本主义民主幻象,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伴随着“不可抗力”所带来的风险,常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建设工程中,要避免“不可抗力”所带来的风险,就必须重视对它的分析和应对。另外,在处理“不可抗力”风险时,应注重合同的签订,重视风险管理,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购买工程保险可以减少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损失。本文从工程实例出发,从不可抗力的概念解读入手,提出了“不可抗力”风险的分担策略,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工程中“不可抗力”风险承担的思考,将风险转化为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企业发展并非都要搞股份制,也并非都要上市,股份制与上市本身不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制度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的改变.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股份制还是上市都不改变企业私有制的性质,因此既不等于也不代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现;而购股者从来不是企业生产资料和资产生利的最大获益者,更不是生产资料的真正占有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是否改制采取股份制、是否选择上市,都不代表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否,而且其自身的企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决定了当前改革的方向与任务不应是与私有资本的“混合”.  相似文献   
5.
6.
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是当地彝族历代毕摩在当地彝族民间口传文学的基础上,用本民族传统文字——彝文如实记录、第二次创作以及翻译转写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并由彝族毕摩一代又一代不断加工、修改、补充、完善,且流传至今的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从当地历代彝族毕摩所保护和传承且当地彝族民间流传的传统经籍文学版本的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看,有史诗类、传说类、伦理类、神灵传言类、婚丧礼仪类、恋爱婚姻类及译著类等;又从当今当地彝族毕摩讲唱传承形式和场域及其采用的唱腔唱曲音乐看,有“甲苏甲类”“诺依特类”“设依甲类”“阿哩甲类”等。纵观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具有民族性与国际性、支系性与区域性、原生性与变异性、追忆性与憧憬性、丰富性与复杂性、吸纳性与开放性、祭祀性与文学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仪式感的生成是仪式通过其自身存在的结构、运行机制以及运行逻辑发挥的文化功能。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形成了包括过渡结构、符号秩序和互动结构在内的仪式结构系统。人们通过在仪式的结构系统中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实现了抽象文化的具象化。在此基础上,仪式的惯习、规训与惩罚、臣服与资质的运行机制推动着运行结构发挥着文化功能,而贯穿仪式发挥文化功能始终的是感性经验、生活和关系再生产的运行逻辑,这种运行逻辑也构成了人们仪式实践的思维图示。  相似文献   
8.
村干部在村庄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在实践中村干部行为却出现了日益权变的趋向。通过对S省J县7个村庄的项目进村的案例比较研究发现:村庄资源禀赋与公众参与是影响和塑造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关键变量。项目进村中,村干部角色在国家“代理人”与村庄“当家人”的制度角色定位中出现了变异或偏移,呈现出“撞钟型”“横暴型”“分利型”“协调型”干部四种行为类型,村庄治理也由此呈现为“沉默秩序”“普力夺秩序”“谋利秩序”和“多元治理秩序”四种治理型态。新时代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对村干部角色具有纠偏和规制效应,促使村干部角色回归其应然位置,促进乡村多元有序治理和良善秩序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对于边远偏僻的民族地区,从体制到观念,从经济运行到心灵情感,其冲击都远甚于内地与沿海.旧体制的消亡在这些地区更艰难地伴着民族心理的蜕变.对于新的经济体制由迟缓到敏感的接受过程,以及或振奋或忧虑等不尽相同的看法,都表达了各个民族在历史大转折时期的真实心境.我们仅将此客观地记录在案,以奉献给变革之后充满希望的明天……  相似文献   
10.
一、原桑日谿卡的自然地理原桑日谿卡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桑日乡,其管辖范围大致与现今桑日乡的行政区划相符,面积约有八百多平方公里。二、桑日谿卡的由来及管理从十八世纪初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桑日谿卡一直由桑颇家族管理。远古时代,藏族的先民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到了吐蕃时期,这里已成了吐蕃王朝的腹心地带。元代萨迦统治时,这里是帕木竹巴万户的辖地。及至元末明初,帕木竹巴统治者又把这块地区划归沃卡宗管辖。这块地区只是作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亚谿桑珠颇章之后,才形成了桑日谿卡的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