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日本区域主义方针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少普 《日本研究》2004,3(2):48-57
伴随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而兴起的区域合作,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关系的重大潮流。  在这一潮流中,与已建EU和NAFTA的欧洲、北美相比,东亚虽稍为逊色,但其区域地位也日益突出。如何正确认识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已成为我国外交的重大课题。而要正确认识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必须了解  相似文献   
2.
跨越两个时期三个阶段的中日关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王少普中日关系恢复正常化至今已有25周年。回顾这25周年的历程,可以发现影响中日关系的基本要素大致有三,即:1.政治及安全因素;2.民间友好运动;3.经济交流。根据这三项要素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可以看...  相似文献   
3.
封建时代中日小农经济的比较研究王少普本文所做的是封建时代中日小农经济的比较研究。作者认为两者的主要区别为:(1)日本的本百姓(相当于中国的自耕农)的经济地位比中国的自耕农稳定;(2)日本的小农经济结构较易分解,而中国的小农经济结构具有更大凝固性:(3...  相似文献   
4.
错误的言行 危险的后果──论战后日本对二次大战的认识王少普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在纪念这个对人类、包括日本人民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转折点时,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号经济强国的日本,对这场战争是如何认识的,显然成为一个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想就...  相似文献   
5.
与经济领域的热火场面相比,在政治以及安全领域,近来中日关系不断遭遇冷风。从本质上看,“经热政冷”的状况是由冷战后日本国家利益和战略选择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同时,与近年来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有着密切关系,也离不开日本的国内因素影响。“政冷”的发展,日益严重地制约了“经热”,而且由于中日关系的“政冷”已由历史认识和外交层面的矛盾,提升到安全领域的摩擦,这更使“政冷”日趋危险。为了避免发生有违于中日根本利益的冲突,必须从战略全局来观察与处理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以他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爱国主义发展史上最科学、最完备的形态。这种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爱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的归结。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爱国主义可以一般地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 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是重要内容。 (二) 改革国内政治反对封建主义是又一重要  相似文献   
7.
王少普 《社会科学》2002,3(6):25-29
本文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要课题"的科学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统一战线和我国国际统一战线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根据这样的出发点,文章论述了新时期国际统一战线的基本特点,以及与这种特点相适应的我国国际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8.
后冷战时期日本亚太经济战略的变化王少普战后日本亚太经济战略的酝酿是在60年代,其标志是“日本经济调查协会”1962年5月提出的“太平洋经济合作方向”报告。当时世界正处于东西对立的冷战时代。作为酝酿阶段的日本亚太经济战略有如下特点:1.主要意图在实现出...  相似文献   
9.
民主党的变革方向与变革决心出现动摇,日本政治中枢变得更为混乱与软弱,一些违反时代潮流的主张也在抬头。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冷战后国际形势及中日美三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冷战后的中日美三角关系有过多次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1996年4月以日美发表有关安保关系新定义的共同宣言为标志的日美关系的调整,和1997年10月以江泽民主席访美时中美宣布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为标志的的中美关系的调整。冷战时期的日美关系是以美苏争霸为背景的双边关系,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的扩张,在东亚建立起一条新月形防堵圈,日美军事同盟关系是这条防堵圈中最重要的环节。1951年签订、1960年修改的《日美安保条约》,构成了冷战时期日美军事同盟关系的条约基础。为了维持日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