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年代文化研究的方法与语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思想之所以产生,就是为了接受怀疑。20世纪是一个多变的世纪,而20世纪90年代,是这个世纪的最后归结和新的千纪年诞生的先声。20世纪的社会风向标标明,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纪的下半叶是由“政治冷战”转向“泡沫经济”,并在世纪末进一步转向“知识经济”和“文明对话”。而左右着人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亦从单一的“冷战式的二元对立”,进而到多重文化政治经济因素的“交互整合”。不妨说,在政治意识形态中心之后,决定人类命运已然成为以经济和金融为主轴的“知识经济”的较量,并有可能在“文明冲突”之后走向不…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是一个并不轻松和容易的话题. 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在世纪末中国文化"场"的文化过滤和思想互动,必然发生一系列的文化折射和问题变形.事实上,当代中国知识界、学术界和艺术界确实出现了一种"后现象",即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甚至有人提出后当代、后革命、后东方主义)等一系列新思潮的涌动,而影响最大的当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语境后问题不是变简单了,而是变得更为复杂.这倒不是因为中国属于前现代或在时间断裂中走向现代,而是传统、现代、后现代、东方和西方、后殖民话语一下子搁上工作平台,使得问题的当代处理变得相当棘手.这一状况促使我们必得弄清后现代的范畴及其基本精神,因为其与当代中国形象的塑形和基本问题的解答,有着非此不可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茂隆在创作过程中间不断地调整自我视野,微调文化心态,寻求新的笔墨意向,从而使其心手双畅,气沉丹田,万念唯一,整个世界对他而言消逝了,只剩手中之笔与心中之画  相似文献   
4.
作为传统经典的<大学>历千百年而不灭其思想光辉,在全球化时代中日益显出其当代意义和普世价值:它是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塑型,强调尊重历史,尊重教化,尊重道义,强调个体精神修养的重中之重."大学之道"是人的成人之礼.大学让人掌握一整套社会话语社会伦理,并获得谦和礼让仁爱之心.<大学>有很深的价值关怀和人文意识,并没有因时代变迁而完全过时,仍可以在当代引导人抛弃虚假的消极的自我而走向真正的善良的自我.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中国文化安全与"再中国化"问题的提出,是对西方现代性 ̄后现代性的单边主义文化霸权反思批判基础上的新思维."再中国化"文化战略的呈现与以下九个问题的探讨与解决息息相关:从"去中国化"到"再中国化"的世界大势;大国和平崛起与"国际文化战争"症候;"中国形象"在全球"国家形象"中的地位;中国"三和文明"应同西方"三争文明"互补;西方"现代性弊端"与中国可持续"文化输出";注重大国软硬实力和重塑"中国文化身份";重新评估"美国精神"与"中国精神"世界化;大国崛起的"精神现代化"与"国家文化安全";"再中国化"的关键在于"走近经典"、"创新经典".  相似文献   
6.
拉康的无意识与语言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在继承和创新方面已经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有相当的不同,那么,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Lacan1901—1980),却在众人纷纷背离弗洛伊德原则之时,呼唤“回到弗洛伊德”。拉康作为一位震撼了二十世纪学术界的著名思想家,在学术思想的多方面都有所拓进。他反对英美新弗洛伊德主义从外部即社会文化方面来阐释弗洛伊德,同时,他也反对荣格那种心理化倾向和集体无意识化的神秘倾向,认为这些观点使弗洛伊德的学说平庸无奇地“精神病化”了。拉康与其他法国结构主义者重视弗洛伊德的…  相似文献   
7.
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重新塑造中国的文化身份并参与全球文化竞争.真正的学者应该提出在国际上经得起批评辩论的中国思想,打破文化单边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全面总结中国现代化经验中的"中国道路",在新的国际语境中消解中西旧文化,创造人类新文化.现代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生态失去平衡,环境日益污染,东方文化身份表明了中国立场的正当性.当务之急在于文化身份的确立.中国文化历经重大冲击而仍具凝聚力,是因为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吐纳吸收自我创新,能容纳古今中西各种有价值的精神文化遗产,找到普世性国际性文化共识框架,重新铸造经过现代性洗礼的新思想.中国文化艺术界在"现代性"问题上尚充满速茫,要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对话中走出来的,不能完全驱除现代性,因为现代性确实并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向何处去",是新世纪中国和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五个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从"妖魔化中国"走向文化对话以消除误读;文化霸权主义的终结与文化多极多样化的提出;文化整体创新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标志;反对"去中国化",坚持东方文化世界化;生态文化的启示与精神价值整体创新.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是学界第一套专题研究网络文学基础学理的丛书,它标志着源于数字技术、起自都市民间的网络文学走进了学院派.黄鸣奋的文章认为,这套丛书是网络文学首次从理论上证明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建构这一文学的理论体系还有更多课题摆在学术前沿.王岳川提出,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事关这一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该丛书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而这种理论总结对于文艺理论走向本土、走向东方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敏泽认为丛书作者选择本体论维度,用现象学方法探索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从价值论上追问其存在价值与意义,给发展中的网络文学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定位和学理构建.王德胜则认为,该丛书使喧嚣混沌的网络文学走出了原生态的地平线,得到了学理性地观照、梳理和规范,开启了21世纪网络新文学的理论大系.何志钧的评价是,该丛书堪称学术界网络文学研究的一次阵容严整的集体亮相,体现了网络文学研究的理性自觉,其冷静平和的理性审视和规范缜密的学理考辨,使它卓具学术价值和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可谓是您学术发展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您似乎对诗化哲学比较留意,实际上诗化哲学在解决人生关怀问题上有过分理想化之嫌,您能谈谈当时在这方面的考虑吗? 80年代中期我写了一本《艺术本体论》,其根本出发点是追问艺术何为?艺术对人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