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终身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推动终身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以加快建立开放的教育制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运行机制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矿所使用的推土机涡轮增压器的日常使用和保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后果,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为更好地对设备维护和保养从理论上找到了办法。  相似文献   
3.
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乡村共同体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机制与乡村共同体的重建机制是同构的耦合。在民族杂居地区的两个村落案例中,从文化共生理论视角来看,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构成融合共生的内在动力贯穿于乡村共同体之中,从而激活了村民的内生发展动力,使乡村共同体得到复兴。目前在人口规模化常态化流动背景下,诸多因素给乡村共同体带来挑战,应利用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共同体重建的耦合实践向度,以互惠共生文化传承乡村伦理,以组织引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以公共文化激活公众集体意识,以利益共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发展呈现出分化的趋势。在信息时代表现在技术发展方面,就是全球数字鸿沟。金融发展作为影响全球数字鸿沟的因素,各国学者对其有不同的解释。本文点回顾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评价金融发展对全球数字鸿沟影响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险制度是实现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社会化的有效手段,借鉴社会保险费用负担的方式,因其救济的迅速性、公平性、效率性及社会保障性等特征弥补了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缺陷,是环境赔偿责任个别化与社会化结合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王振杰 《人才瞭望》2016,(12):13-14
基层青年公务员是我国公务员队伍的基石,是国家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和实施者,是基层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近年来,我国基层青年公务员队伍却相继出现人才流失现象,这对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公务员队伍的稳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我国基层青年公务员的流失现状入手,分析基层青年公务员非正常流失形成的实质原因,最后针对问题探讨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7.
乡村文化对乡村生活理念、居住格局和生产方式等具有强大的引导和支撑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和魂。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需要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变迁相适应的文化变迁。以青海民和县杏儿乡7个自然村为例,在文化交融视域下探析乡村文化的变迁,提出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社会内源性和外源性发展,应在时代变迁中凸显文化的区域特色、乡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传承和创新中对乡村“原生型”“关联型”“碎片元素型”活态文化功能进行整体性提升。在尊重多族群主体性、相融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形成“整合-展示”“吸纳-交融”“整体-活态”的文化传承与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发动机各部分损伤因而出现故障的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找到了避免的方法,提高了设备效率,降低了费用消耗,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民族杂居地区社会治理兼具乡村治理和民族事务治理的双重属性。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社会治理需要将村民组织起来再造乡村集体,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以青海民和杏儿藏族乡为例,从文化资本视域展示一个藏土汉三种语言交汇、藏汉信仰交融、半游牧与农业等多元文化共存、多民族共居的民族杂居社区是如何通过深度挖掘、整理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并进行有效融合建构出一个乡村文化振兴与社会治理的耦合文化单元的内在逻辑。针对当地村民社会治理参与度低、地方政府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缺乏深刻认识等问题,提出将文化资本有效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振杰 《职业时空》2008,4(8):164-164
“女性学”作为一门学科源于西方,形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基于社会改革开放和女性发展的需要,得以迅速发展。在短短的20年中,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女性学”学科建设从无到有,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构成以及组织机构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女性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目前在我国教学机构和学术领域尚属初创阶段,至今未能进入学术殿堂的主流,特别是在课程体系、教育内容等方面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如何加强“女性学”课程建设,推动“女性学”学科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复合型女性人才,不仅成为女子院校日趋紧迫而又不可推卸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