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9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斌 《阅江学刊》2014,(2):107-113
周紫芝是宋代唯一既大量创作乐府诗,又编辑整理前人的乐府诗,且对本朝乐府诗进行批评的著名诗人。周紫芝对乐府诗的批评以新乐府为主,并首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宋代新乐府。周紫芝的乐府观主要表现为:在古今乐府并存的情况下,充分重视与肯定新乐府;首次对宋朝新乐府予以关注并高度评价;注重唐人新乐府与宋朝新乐府之间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州学刊》2010年1期发表的常法亮《开元天宝间王维行迹考》一文,由于作者不谙唐代的有关典章制度,以及存在着文献学功底欠缺、想当然下结论、没有读懂原诗等多方面的弊端,因而所分析的王维入蜀游、知南选、受制出使南阳等开元天宝间的行迹,全为错误。文章就该文的这些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了评析,有利于参考。  相似文献   
3.
杂体诗之于宋、金、元408年的诗歌史,不仅具有参与创作的诗人众多,题材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变等特点,而且还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诗人们对于杂体诗的革新意识,以及其求新求变的诗体学理念。更有甚者,则是对前人与时人的杂体诗首次进行了理性的归纳与总结,并推出了诸如桑世昌《回文类聚》、厉震廷《唐宋百纳集》等这样的杂体诗总集与专集,以供当时雅好杂体诗的诗人对杂体诗进行理论上的把握与认识。而所有这一切。使得杂体诗成为了在当时可与古体诗、近体诗鼎足而三的一种诗歌品类,从而扩展与丰富了中国古代诗体学的内容与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4.
王辉斌 《学术界》2012,(5):106-114,286
《学术界》2012年2期发表的谭庄《学术考辨与文史涵养不可或缺——兼与王辉斌先生商榷》一文,不仅"商榷"的方法与结论全为错误,而且也是作者文献学功底严重欠缺,写作心态浮躁与草率,不谙史实、不谙称谓、不谙校雔、不谙典制、不谙物侯、不谙文体、不谙格律、不谙词义、不谙地理、不谙历算的具体反映。现将其以"条辨"的形式逐一揭示,并略作评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兴盛于唐代白居易时期以“忧黎元”、“补时阙”为主的新乐府,虽然“可以播于乐章以歌曲”,但由于其内容不符合唐廷“新词”的标准,故其实“未尝被于声”。这一实况的存在,是导致唐后特别是两宋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的乐府诗全然不能“歌曲”的最根本性原因。而另一方面,由于“乐府音节,自宋已失传”的实况,使得唐后其它类别乐府诗的入乐也大都无乐谱可凭藉。但唐后的歌行类乐府、竹枝类乐府、宫词类乐府,却都是可配乐而唱的。这些乐府诗之所以可入乐者,主要是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以里曲代为,二是创制新曲,三是套用其它曲调。  相似文献   
6.
鲍照是先唐乐府诗史上最具开创性的一位诗人。“拟”“代”旧乐府而独出机杼,确立与完善七言歌行之一途,并致力于对江南流行乐府诗的创作,是鲍照及其乐府诗表现在新变方面最为鲜明的特点。其中,尤以对七言歌行的确立与完善而影响巨大、意义深远。正因此,鲍照乃获得了“乐府第一手”的美誉。  相似文献   
7.
唐代僧人怀素,不仅是位著名的书法大师,而且也工诗,还精通翻译之道,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然而一千多年来,凡有关记载其生平的一些历史文献,却大都相互抵牾,如“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诗人钱起,其集中有诗表明怀素为其外甥;而《全唐诗·怀素小传》却说怀素是玄奘法师的弟子。据陈垣《释氏疑年录》,玄奘卒于唐高宗麟德初年,下逋大历年间已为百余春秋,《全唐诗》此说显然有问题。至于怀素的姓氏、里贯等,更是众说纷纭。因此,对怀素生平中的上述诸问题,作一番认真梳理与甄别的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人们尚未发现大略堂刻有另一种形式的《西游释厄传》,以及《西游释厄传》只存在着大略堂所刻的文献资料记载之情况,大略堂《西游释厄传》,即可简称为《西游释厄传》。而这种因便于行文而简称的《西游释厄传》,就是百回本《西游记)的祖本,也即世德堂本的底本。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的李白研究述要王辉斌自唐迄今,真正使李白研究蔚为大观是在建国后的1949年-1993年这四十五年期间,四十五年李白研究的成就,不仅表现在成果的众多与质量的上乘,而且还表现在研究方法的开放型等多方面。回顾与总结李白研究在这四十五年中所走过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王辉斌 《唐都学刊》2003,19(1):24-27
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因谋取功名,一生曾三入长安。开元十一年冬,孟浩然因中书令张说之荐而首入长安,并写了著名的《赴京途中遇雪》一诗。开元十六年秋,孟浩然因"应进士"举二入长安,并与王维相识于京师。开元十九年一月,唐玄宗率文武百官"幸"东都,孟浩然闻之,乃于翌年春由襄阳而至,之后由洛阳三入长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