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对国外如日本、朝鲜、越南及西方文官制度之建立均发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科举制度的四大历史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举人而得名.从隋炀帝大业二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即自606年至1905年,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整整1300年.它的彻底废除至今也已有90多年了.对于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及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可说是“前人之述备焉,”无须笔者再作附骥之谈.本义旨在对于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即其政治调节功能、教育推动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和历史借鉴功能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的词叫做动词。例如: 走、跑、读、研究、保卫、实现。 用在词、词组和短语的前面,把它后边的词、词组和短语介绍给动词,这样的一类词,我们称之为介词。例如: 在、从、为、比、朝、向等。 在词、词组或句子中间,起连接作用的词叫做连词。例如: 并、和、跟、因为……所以……等。 那么,动词、介词和连词它们之间有什么亲属关系呢?经过研究可以看出它们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4.
王飞  王运来 《社科纵横》2011,(11):135-139
社会分工的定势,导致了大学发展政策的决策者、大学发展理论的研究者、大学发展的实践者三者工作的明显分离,即使三者有了一点融合,但还远远不够,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家办学”趋势对现代大学制度创新与特色的需求,必须寻求一个最佳契合点,这个契合点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并为这个群体开拓一个“第四空间”。这个群体必须是大学校长,他们是构建大学发展话语系统的主体,是大学发展要素糅合的本然执行者和创造者,这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当代境遇中寻求话语突破的理论诉求与舆论渲染。  相似文献   
5.
百年南京大学,俊彦层出不穷。从当年的“四个平衡”到如今的“四个融通”和“两个接轨”的教育理念,从过去的“三位一体”到20世纪80年代的“三元结构”的教学方式,从当年的“国士风范”到现在的“四个一流”,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南大人才培养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典型体现,其核心就是从“平衡”走向“融通”。近些年,南大积极审慎地开展了基于“融通观”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逐步构建了基于“融通观”的教学质量保障校内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顾毓(王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9月9日上午在美国仙逝。噩耗传来,南京大学的数万名师生都难以接受这位与学校有着70年不解之缘的老校长谢世的现实。许多人伫立在顾毓(王秀)老先生手书的“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匾额之下或是安放在北园内的顾毓(王秀)塑像之前,久久不肯离去。 顾毓(王秀),字一樵,190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2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攻读电机工程,192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次年归国。1931年担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后任教育部政务次长。1944年接替蒋介石担任中央大学校  相似文献   
7.
邓演达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革命家。他追随孙中山先生,积极支持工农运动,为国民革命作出了出色的贡献。武汉政府时期,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邓演达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军事独裁和汪精卫的动摇叛变,是国民政府的中流砥柱。国内学术界对于邓演达作为“孙中山的助手”,“共产党的挚友”在大革命时期的表现,是充分肯定的。而对于他进行平民革命、决心推翻蒋介石政权的活动,许多人除钦佩其胆魄外,则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不过是空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江苏近代高等教育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动态过程,酝酿与发轫于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兴起于清末新政,发展于五四斯文化运动,而成型于三十年代,历时百年。就其特点而论,最突出者有四,即高等教育和留学教育始终都受到特别的重视;充分利用“地利”和“人和”独特优势;公立高校与私立大学双峰并峙,平分秋色;经费独立保证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与其他省相比,显示出高等教育强省的不拔地位专科以上学校学生总数居各省之首;专科以上学校占全国四分之一;南京成为全国学术重镇。这一过程,至少能给我们六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走向未来 :2 1世纪经济与科技发展大趋势李京文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院士 )2 1世纪 ,世界经济将沿着知识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与提升。概括地说 ,经济与科技发有两大趋势。一是科学技术继续加速发展 ,知识经济成为主导经济形态。主要表现在 :进一步深入探索微观世界 ,包括对人类自身认识方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与突破 ;向宏观领域研究的扩展 ,宇宙、天文、海洋、日地空间将成为本世纪科研的重要课题 ;更加注重社会需求的应用研究 ;更加重视人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 ;关注对非平衡、非线性、复杂系统等的研究 ;专业化与综合同时发展 ;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0.
“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是近20年来中国政府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的三大战略举措.这些重大战略改革,吹响了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号角,加快了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步伐.但是,由于高等教育系统自身的特殊性和中国现实的体制内环境,又决定了中国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国家意志与大学精神、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之间的矛盾.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坚持国家意志与大学精神的和谐统一、政府指导和大学自治的有机统一以及外在借鉴与内在塑造的辩证统一,是实现“高等教育强国”之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