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时期国家救助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官府手中,官府作为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其社会职能要求必须对灾民、贫民和社会弱势群体施以社会救助.通过设立专门官职和专项的经费,使社会救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由于实行分封制度,各个诸侯国国土面积狭小,单靠一国之力难以应对自然灾害和其他祸患,因而需要在国与国之间尤其是同盟国之间相互救助,共御灾难.  相似文献   
2.
乡遂制度有利于先秦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也使邻里互助成为先秦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时期邻里互助的主要内容有救助本乡的贫弱人群、吉庆相贺、丧葬互助等,它对于扶危济困、分担风险、促进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等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此后数千年中国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的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非常尊重和团结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同志尊重和团结知识分子的思想,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以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4.
两汉社会救助思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两汉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救助制度和救助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救助对象主要包括“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等社会弱势群体。以国家救助为主要救助方式,救助内容和措施有蠲免徭役、赋税,减轻刑罚,赈济生活用品,问医施药,掩埋遗骸等。同时,大力提倡宗族救助和民间义行,作为国家救助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官府都采取并实施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提供生育和抚育补助、免除其丈夫或家庭赋役、减轻孕妇和哺育期妇女的刑罚等。这些措施对促进人口的增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两汉时期,由于泥沙淤积、河道狭窄、气候异常,再加上河道缺乏及时的治理,造成黄河水患频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为此,两汉时期对治黄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卓有见地的治河主张,并进行了非常成功的治河实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河经验。  相似文献   
7.
论两汉时期的地震与赈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地震多发期,频繁的地震与相伴而来的次生灾害给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的人们大多是从灾异谴告这一学说去认识和理解地震。在地震发生后,两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赈济措施,主要有减免赋税、徭役,赈贷,节约开支,减轻刑罚和伤亡赈济等,以此来缓和矛盾,保障民生,维护统治。  相似文献   
8.
宗族救助是我国传统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时期,宗族是以九族为限,上至高祖,下至玄孙,所有的社会成员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宗族网络之中。宗族成员之间要互帮互助,扶危济困。救助的主要内容有救助贫困的族人、孤子及丧葬救助等。先秦时期的宗族救助对于加强宗族团结,维护宗族的生存与繁衍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甄尽忠 《中州学刊》2005,(2):145-149
社会救助是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的施政内容.<管子>一书蕴含了丰富而系统的社会救助思想.面对频仍的自然灾害,书中强调要储粮备荒,加强灾后赈济,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对社会贫困人口和鳏寡孤独疾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也高度重视.从<管子>一书的内容来看,主张以实行国家救助为主,并将其列入国家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同时,号召邻里、宗族之间互帮互助,扶危济困.<管子>一书的社会救助思想初步构建了中国传统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考量。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科学选拔干部;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合理使用干部;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严格管理监督干部。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干部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