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1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传统因素的影响,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堪忧,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相对滞后,专业特色不明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相对单一,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平台相对单调,实践能力不理想;师资力量和师资结构相对欠缺,专业引领不给力。为此,需要构建和应用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平台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和教师资源的多元化;就业模式和毕业导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重提六个“为什么”,是基于国内外对社会主义仍存在疑问、国际上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未停息、国内仍存在“资本主义化”论调、“纯而又纯”理论仍有市场的背景。科学回答此问题。就要从理论高度解释六个“为什么”,从历史角度重新申明六个“为什么”,从特殊背景明确回答六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廉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一以贯之的高贵品质。这不仅具有逻辑上的规定性,而且具有极其厚重的历史性和极其鲜明的现实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廉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应有之义,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廉政思想的历史演进,形成了思想上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制度上加强廉政综合建设,措施上高压重拳严惩腐败,方法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上与时俱进创新反腐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与中国共产党恩怨悲欢几十年,其中既有推动世界革命的考虑,也有意识形态的碰撞,而处于主流和核心地位的还是国家利益的冲突。大致表现为:众多盟友权衡中的一个(1921-1931);复杂矛盾斡旋中的一种(1931-1945);国共力量消长中的终抉(1945-1949);国家利益碰撞中的初次(1949-1953)。纵观斯大林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因素是明显的,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国家利益至上和民族利己主义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对中国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5.
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与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也具有鲜明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是中国特色,具有民族性;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具有阶级性;是先进文化,具有发展性;是大众文化,具有人民性;是和谐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切忌过犹不及;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反对文化沙文主义;必须坚持意识形态原则,避免一花独放;必须贯彻文化改革创新,防止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6.
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存在的问题,更是苏东剧变后理论探讨的热点。马恩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分析社会新变化,坚持理论修正与创新,与时俱进;坚持基本理论,反对片面歪曲,原则坚定;一丝不苟,深思熟虑,审慎严谨;克服困难,始终不渝,执著追求;尊重他人,不尚虚名,诚实谦虚。这种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久弥新的答案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7月24日至27日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60多家单位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年会主题"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就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世界意义、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发达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状、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研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正确的探索期、正误交织的曲折期和严重错误的失败期;思想框架几乎涉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内容.其探索有成绩也有失误,但作为起点,其正反经验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利益是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内核。因为在斯大林看来,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的在于免除"落后挨打"的局面,基础在于"优先发展重工业",关键在于实现"迅速赶超"。社会主义工业化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增强了苏联的国力,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但也带来了巨大弊端:过度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了严重的农轻重比例失调;过度追求高速度,造成了浮夸风、低质量;过度强调国家职能,造成了僵化的管理体制。其基本特征是:以国家意志为统领,国家利益至高无上;以高速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保障社会主义的建成;以公有制为基础,排斥私有制和商品市场。其经验教训是: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缺乏内在的刺激动力;单一的公有制,缺乏经济活力;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了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在抗日战争这个中国革命最为困难、最为艰苦的时期,毛泽东思想迅速成熟。而这一思想的巅峰,是与毛泽东著作的大量高质涌现分不开的。这些论著反驳了"亡国论"、"速胜论",确立抗战的基本原则;坚持全面抗战,集中论述了抗战和革命的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道路;勾画了新中国的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