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顺应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媒体融合新趋势,推进文化科技双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是实现福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文化影响力的关键。在发展对策上,重点是建立系统的政策驱动机制,推进数字文化工程、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以科技创新助力工业设计、推进文化制造业升级,构建文化科技融合基地平台,加强文化科技人才培育,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和完善金融支撑促进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文化形象是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一个地区的文化形象,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内涵.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地区之间的影响力不再简单地以经济发达程度和物质丰富与否来决定,而更多的依靠文化形象来体现.当代福建的文化形象,并不是一个既定的存在,而是当代福建人正在参与塑造且不断完善的工程.文化形象可通过多种方式,特别是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来塑造.  相似文献   
3.
在创意经济时代,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文化与产业的结合,以及传媒业引领作用的日益凸显,使整个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创意为灵魂的文化产业、以设计为导向的制造业,不仅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工业产品的附加值。传媒业虽然在文化产业中起着引领作用,但也必须依靠不断的创新,才能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阐述了当代大众传媒的特征及其在文化产业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着重分析了福建大众传媒业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世纪加快福建传媒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文化的经济功能日益凸显,并在区域经济竞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认识和发掘地方文化资源的知识元素和精神文化内核,将丰富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整合成有创意的文化元素,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艺术表现手段进行文化内容上的再生产,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使其创造价值,是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 ,在 2 0世纪 90年代强调物质利益的商业化社会语境下 ,小说创作的审美视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 :从侧重对精神性内容的叙写向对物质性追求的表现 ,从古典式的抒情表现向现代社会的欲望表达转化。生存的物质性欲望和情爱的本能性欲望的表现 ,导致小说美感形态由宁静柔美、蕴藉清雅向琐碎紊乱、浮泛粗鄙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许林中先生所著《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史论》(以下简称《史论》,全书近30万言,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于去年10月面世了。通常而言,人们只有在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才会感情激荡、思绪万千,然而许怀中的这部充满着理性思考和阐述的研究之研究的学术著作,却有着不可思议的激荡人心的力量。当然,这种激荡所依赖的是另一种方式:书中体现的对丰富史料的广泛涵纳和从容驾驭,无疑展示了著者不同凡响的过人精力和学术气度;该书整体框架的严密匀称和论述的畅达明晰、深透有力,亦展现出著者丰厚的学识和理论智性;正是这种精力、气度、学识和…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认为上世纪 90年代以来 ,文学在从宏大叙事向个人叙事的转向中 ,最根本的变化在于道德立场的取消。文章进而分析了非道德化的个人叙事的出现与文学自身变革 ,特别是与消费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并对非道德化个人叙事的缺失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10.
管宁 《江汉论坛》2003,(12):69-72
本文在阐明大众传媒与大众文艺的概念、特征的基础上,不仅探讨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具体分析了二者在西方和我国文化语境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性。同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开展大众文艺批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