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几部彝族英雄史诗中,流传最广(云、贵、川等西南彝族地区都有流传),影响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是<阿鲁举热>(贵州地区名为<支嘎阿鲁王>,四川地区名为<支格阿鲁>)这一部.这是同一部英雄史诗的三种地方变体文本,其史诗框架和基本内容大体相同,但在一些具体内容或篇幅长短、诗歌艺术特色上有些差异.这部云南版本<阿鲁举热>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思想内容涉及古代彝族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各个地方,特别是在古代彝族先民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婚姻制度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和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的教师和教师教育现状,尤其是新加坡唯一的教师培养机构——国立教育学院的师资培养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新加坡非常重视教育,教师的待遇以及培训机构的状况都在不断改进,其师资培养模式和做法等有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史记》的肖像描写反映了两千年前中国文学肖像描写艺术的实绩,它和《史记》的其他艺术成就一起,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反思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维活动,对教师的成长尤为重要。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反思可以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几年顶岗支教实习生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做了程度不等、内容不尽相同的反思,但由于经验的不足和缺乏有效的指导,他们的反思还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不少有益的启示。如何做好师范生的职前教育工作,值得我...  相似文献   
5.
彝族远古英雄支格鲁是一位神化了的英雄人物,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崇敬的祖人。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彝族人民把英雄支格阿鲁理想化地塑造成了一位英俊潇洒、心地善良、文明礼貌、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人。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及其文学普遍流传于我国广大的西南彝族地区。考察分析支格阿鲁及其文学的流传是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的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建为师范生日后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顶岗支教师范生实践性知识获得的局限性,致使不能适应顶岗工作的需求等现状,提出了高校、中小学应提供实践性知识修习的外部条件,师范生本身应自我激发等实践性知识的构建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 由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分会、中共长沙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汉民族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1月1日至11月4日在长沙市举行。中共中央统战部顾问、全国政协常委江平,湖南省副省长唐之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分会会长杜荣坤,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部长郑佳明等人参加大会并讲了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委托专人向大会祝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禹舜、副院长刘仕清分别向大会致词。在各级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大会开得相当成功。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大量清代内务府的原始档案和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清代唐卡,将清朝宫廷绘制藏传佛教唐卡的机构以及后期装裱流程梳理出来,并且比较了藏区唐卡和清宫唐卡二者在工艺和用料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迫切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基本思路是围绕组建专业教学团队,采取多种途径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制度保障——政府及其所在学校的配套管理措施到位。  相似文献   
10.
由玛尔巴和米拉日巴等创立的藏传佛教噶举派,特别注重口耳相传的密法修习,且形成了众多的支派,影响很大,在元代就已经引起中央的注目。噶举派中最重要的支派之一噶玛噶举派首创活佛转世制度,其子系的一支黑帽系的活佛转世制度影响深远,二世活佛噶玛拔希就曾受忽必烈与蒙哥的先后召见,虽然因与元帝忽必烈发生矛盾而遭放逐,但该派势力并未因此受影响,反而在明代达到极盛,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哈立麻入京受封大宝法王就是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