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71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56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374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800篇
社会学   105篇
统计学   8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财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实现政府不同社会经济目标的作用。分税制改革后建立的转移支付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因存在制度缺陷导致了其有效性缺失,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现代财政制度的需要,亟待进行完善和改革。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基于对中国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现状分析,发现其有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均等化效应不佳及缺乏激励。我们认为我国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目标应定位为兼顾均等和财政激励双重目标,本文在明确构建兼顾均等与财政激励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设计路径基础上,进行了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
3.
作为一种原创于中国的理论,别现代已然打开了研究中国社会文化问题的切口,成为一种与现代性有关的思想。为了更好地嵌入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肌理之中,别现代有必要进入思想史,并主动与那些讨论不同时段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或启蒙问题的理论话语构成对话。因此,别现代理论更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时期。一方面,它可以作为现代性发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现实的理论表述,描画出一个真实的"别现代中国";但另一方面,作为当前一种具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中国理论,它更应该是面向现实并指向未来的,并介于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的理论,以推动一个可欲的"别现代中国"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5.
6.
7.
1929年初,为打破湘赣两省军阀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四军前委采取了"围魏救赵"策略,这一策略实施的原因是由当时根据地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空前严峻的军事形势所决定的。但是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红四军自身的失误,"围魏救赵"策略并未完全发挥效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北平营业性舞场逐渐兴起,舞者队伍扩大,交际舞业"迅速极盛"。该行业在丰富城市娱乐生活的同时,却诱发了奢靡、享乐、纵欲等不良风气的蔓延,导致北平市政府一再禁舞。30年代初,北平舞业"盛极而衰"。北平的官方、民众、媒体在此间的诸般心态及举措反映了交际舞在该市散播历经波折,呈现出这一时期北平新旧观念并存、博弈的社会风貌,也说明北平的传统保守气质使其社会风尚的嬗变显现出相对迟缓的态势。从根本上说,该市的社会生态系统制约着其社会风尚变迁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9.
10.
村干部在村庄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在实践中村干部行为却出现了日益权变的趋向。通过对S省J县7个村庄的项目进村的案例比较研究发现:村庄资源禀赋与公众参与是影响和塑造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关键变量。项目进村中,村干部角色在国家“代理人”与村庄“当家人”的制度角色定位中出现了变异或偏移,呈现出“撞钟型”“横暴型”“分利型”“协调型”干部四种行为类型,村庄治理也由此呈现为“沉默秩序”“普力夺秩序”“谋利秩序”和“多元治理秩序”四种治理型态。新时代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对村干部角色具有纠偏和规制效应,促使村干部角色回归其应然位置,促进乡村多元有序治理和良善秩序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