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进行政治斗争的策略思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党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对待这些策略,赋予其鲜明时代特征的内容和形式,以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微博问政"这一主题,在有关微博问政的科学内涵、现实意义、权利保障、独特优势、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当前学术界认为微博问政在实际运行中致力于保障人民的四种基本权利,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尊严、维护人的权利。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参政形式,其理论研究在广度、深度和纬度方面仍存在薄弱之处,还有巨大的拓展和深化空间。通过对上述各方面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综述,旨在对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微博问政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及改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利有弊,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围绕教书育人这一主旨,不断改进和完善多媒体教学。  相似文献   
4.
德国社会民主党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历了对生态文明建设从排斥、承认到深化的认识过程,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和现实诉求,通过创新政党理念、确立发展模式、转变执政方式、落实环保政策,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这对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努力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综观人类历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以人(民)为本",旨在为专制政治服务,因而那里没有也不可能有民主政治;资本主义社会虽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因而那里的民主政治是大打折扣的;只有社会主义社会赋予"以人为本"真实的内涵,因而那里的民主政治才最终超出剥削阶级的狭隘眼界,而获得广阔的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应弘扬以人为本理念,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共运史上,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回归,同时还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江泽民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认识的深化,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略论毛泽东邓小平宪法思想的一致性与不同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泽东、邓小平的宪法思想,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的宝贵财富。由于时代背景、指导思想等原因,两者既存在一致性:宪法原则一致,制宪方式一致;也具有不同点:对宪法的地位认识不同,对宪法的功能理解不同,保障宪法实施所采取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坚持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最终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重点是培养人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这些理念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社会组织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但不会妨碍新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反而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新型社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乃至整个党建工作,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比较突出、党员忙于具体事务而党的意识较弱、手段比较陈旧效果不显著、受业主和党组织负责人的影响很大等问题。各级党委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新型社会组织加强党建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从观念上和体制机制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公众参与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呈现出新趋势,参与主体多元化,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参与方式多样化,提高参与的可行性;参与媒介不断优化,网络媒体作用凸显;参与效果日趋改善,对公共决策具有实质性影响。面对这种趋势,政府和公众要共同努力方能应对挑战、化解危机,有效推进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