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词义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一词,中国古已有之,后传入日本;日本学者及思想家用“宪法”一词来表述规定以代议制为基础和主要内容的民主制度,又传回中国。可见,“宪法”一词是旧词新用。古代意义上的宪法与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但两者又在形式上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是英文“Constitution”能够源于拉丁语“Constitutio”,中文中的“宪法”能够旧词新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穷尽法律救济原则并非无中生有,而有其存在的逻辑基点.宪法规范位阶的最高性是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规范基点;立法行为的公定力,即立法行为在通过法定程序被宣布违宪之前被推定有效,是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秩序基点;宪法纠纷与法律纠纷的区分是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理论基点;"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逸"原则所蕴涵的方法论是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方法论基点.对于穷尽法律救济原则存在逻辑的理解不能机械化.在英美法系国家,解决纠纷虽然在形式上未遵循穷尽法律救济原则,但在本质上仍然遵循了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逻辑思路.  相似文献   
3.
胡锦光  秦奥蕾 《河北学刊》2006,26(5):166-171
违宪是特定的宪法现象,其内涵是确定的。但在判定违宪与否的统一标准下,违宪的形态是多样的,如果以违宪主体为标准、以违宪行为为标准、以违宪作为行为为标准、以违宪审查的方法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形态。对于良性违宪与恶性违宪、直接违宪与间接违宪、广义违宪与狭义违宪这些中国宪法学研究中出现过的违宪分类方法,则应从科学、规范的角度进行再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修改《行政诉讼法》时,应当改变原有的排除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规定,而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中。法院应当享有对部分行政法规及所有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原告和第三人既可以在起诉时也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法院提出对抽象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请求;法院在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应当奉行合法性审查原则、附带性审查原则和拒绝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锦光  陈雄 《浙江学刊》2005,4(4):132-137
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后,中国宪法学界的两代宪法学人对宪法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是方法与问题的结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方法自觉性要进一步加强.确立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首先要对方法本身进行探讨;其次要注意区分宪法学研究方法与法的一般研究方法、政治学研究方法、宪法解释方法的差异与联系;同时确立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还要有中国问题意识,要对中国宪法文本持相对"中立"的立场,处理好宪法学研究中的普世性价值与中国特性的关系,正确处理"时差"问题.确立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的根本难题在于宪政实践的亏缺.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1989年4月4日,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行政诉讼法》,它标志着将行政诉讼作为一类独立的诉讼来认识,更标志着久远以来一直沿袭的“民不可告官”的观念的彻底破除。这部法律的实施促进了人权保障观念和法治观念在中国的进一步生成,更在制度层面直接推动了政府依法行政的步伐,提升了政府的法治化程度。可以说,这部法律在促进我国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是,这部法律毕竟制定于改革开放初期,受当时各方面认识和观念的局限,在一些制度设计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陷。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1991年、1999年…  相似文献   
7.
宪法的精神犹如禅一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26日,国内六位著名的宪法学教授在山东大学法学院,围绕“宪法是什么”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他们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宪法是什么”这一哲学命题。下面是山东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张唯伟根据录音而整理的对白。题目是基于每个教授的发言摘录或概括出来的。山东大学法学院范进学教授做了文字上的修正。由于根据录音整理的文稿中有大量的口语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故本刊发表时又做了一些文字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从"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反思我国紧急权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宪法上的紧急状态条款 在2004年<宪法>修改之前,我国宪法上并无紧急状态的字样,但相关的制度是存在的.以1982年<宪法>为例,该法第66条第18、19、20项分别规定了战争状态、动员和戒严,其中动员就是战备状态或紧张状态,戒严主要针对内乱.由此可见,紧急状态的四种典型类型中,除灾害状态外,战争状态(国防状态)、紧张状态、内乱状态其实在我国宪法上都有体现.2004年<宪法>修改以后,戒严在宪法上虽不存在,但仍然有<戒严法>的调整.①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9.
穷尽法律救济原则是宪法救济的重要原则之一。穷尽法律救济原则对于发挥各部门法的功能,维护法律秩序的统一、稳定,树立宪法权威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穷尽法律救济原则在实践中具有多种适用情形,但其均遵循“穷尽”之逻辑,同时该原则在适用中面临着原则的识别与把握及宪法规范的内在逻辑等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10.
行政责任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是导致行政机关产生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应当加强国家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立法,制定《公务员惩戒条例》,使行政责任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应加紧制订《行政赔偿法》及其实施细则,使行政机关责任立法系统化;应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范围、种类、幅度及行使方式,以防止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它循私舞弊;应加强行政合同立法;应完善和健全追究行政责任的程序立法,以有效地追究行政责任;应进一步完善行政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