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体系的建构苏宝梅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随着新体制的逐步确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矛盾,这些矛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那么...  相似文献   
2.
苏宝梅 《学术界》2003,(4):81-92
中华民族素以诚实守信著称于世。守望诚信 ,使中华文明拥有了相对和谐的人文生态。但是 ,自 2 0世纪末期开始 ,诚信在我国遭遇了空前的尴尬。上至国家层面的诚信 ,中至银行和企业等系统的诚信 ,下至个人诚信 ,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诚信危机。诚信资源缺失 ,信用体系全面滑坡 ,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必须对症下药。回归诚信 ,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以诚信度划分社会类型 ,那么 ,可将社会分为高诚信度社会、中诚信度社会和低诚信度社会。与此相适应的三种发展状态是和谐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一个诚信的中国 ,也就是和谐发展的充满活力的中国 ,一个不可战胜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和谐发展与民族精神的互动共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全新发展理念的和谐发展 ,强调的是所有存在的和谐共进。从可持续发展到和谐发展的模式转换 ,必将为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塑造提供契机。因为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和谐发展的沃土之中 :和谐发展的和谐前提与博爱倡导同时也是民族精神再造的基础 ;和谐发展的发展指归与所有存在共同演进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终极目的。而要顺利实现这场发展的革命 ,又必须弘扬和塑造顺应和谐发展潮流的民族精神。内涵和谐主线的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塑造 ,必定能够为和谐发展大厦提供强有力支撑。不仅弘扬和再造民族精神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和谐发展 ,而且弘扬和再造民族精神的过程同时就是实现和谐发展的过程。在和谐发展中实现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塑造 ,在弘扬和塑造民族精神中进一步实现和谐发展 ,实现二者的互动共生 ,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节欲的伦理解读和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宝梅 《齐鲁学刊》2000,(5):115-117
节欲是出于某种需要而适度节制不断膨胀的不合理欲望,其目标指向是克制欲望,减少或相对减少消费。由于伦理解读是 价值判断,植根于人的理念、信仰;而经济评价是事实判断,强调功利、收益,因而从表面 上看,对节欲的伦理解读和经济评价似乎矛盾。但当我们站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高度时就会发现,伦理解读与经济评价的矛盾不过是假象,统一才是其本质。节欲不仅具 有道德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不容乐观的生态形势呼唤全新的节欲理念。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道德体系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思想理论界面临着一个紧迫问题,这就是发展市场经济是否必然地以道德败坏为代价?市场与道德、效率与公平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以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和谐伦理学宣言——为了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存在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自然界的其他存在与自封为灵长的人类存在都是和谐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并没有价值等级之分,和人类一样,它们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发展权利.基于这种思考建构的和谐伦理学,是关于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人与所有存在之间以及其他所有存在相互之间关系并使之和谐相处、互动共生的行为准则的学问.人类不仅要善待他人,与人为善,而且要善待生物,与生物为善,乃至要善待其他所有和人一样的生命和非生命存在,与所有存在为善.与万物为善是人类伦理道德的至高境界.仁者爱人,智者爱生,贤者博爱;不爱人无以为仁者,不爱生物无以为智者,不博爱万物无以为贤者.爱人、爱生物兼爱万物,方才称得上大仁大智大贤之人.博爱万物的和谐伦理观是生生之道,日新之德,其基本原则是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以维护所有生命乃至所有存在的和谐共处.理智的人们应该自觉将自己所有行为置于和谐伦理学的X光下,迎接这一伟大的伦理挑战.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赋予了高等教育以和谐使命。履行这一使命,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是高等教育支持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公益导向的教育设计观、义利结合的教育价值观、适当超前的教育发展观、“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观构成了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和谐发展的教育通过培育和谐的心态、世态、生态和意识,以营造心和、人和、天和、思想和的和谐环境,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持。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持系统,而且它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和谐生产论     
苏宝梅 《齐鲁学刊》2006,(3):132-135
所谓和谐生产,是使生产在目的、速度、空间和时间四个维度上达到高度和谐的一种状态。和谐生产是和谐经济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和谐生产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目的的合理性———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和谐;速度的适中性———生产速度与生产载体的和谐;空间的均衡性———此地与他地生产的和谐;时间的连续性———当代人生产与后世生产的和谐。使生产在以上四个维度上回归和谐,把失衡的生产转向和谐的生产,是我们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和自然责任。  相似文献   
9.
我的和谐伦理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与刘宗贤、刘长明两位教授合作的《和谐伦理学宣言》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褒贬不一。作为一种新伦理观,和谐伦理当然是也仅仅是伦理学链条上一个发展的环节,自有其不完善之处。为了使这一新的伦理观更加完善,有必要再作如下说明:人类与非人类都有其特定的价值———万有价值定律是和谐伦理观的价值论基础,因而,都有以其特定方式存在的权利;人类的自私与冷漠是地球生态系统失衡之源;"三者"———仁者、智者和贤者,只是一种爱心大写意;"三爱"———爱人、爱生兼爱万物,是有差等的爱;和谐伦理内涵着和谐之善与和谐之美;使非生物生物化,使生物人格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和谐伦理学不是一般地反对科学技术,而是反对科学技术的滥用;能者多劳,在维持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中,人类应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谐伦理学固然相对超前,但她代表了伦理学发展的方向,是实实在在的伦理学指归,而不是伦理乌托邦。  相似文献   
10.
“绿色信贷”是当代国际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违反环境法律与法规的企业、项目进行信贷控制,旨在通过贷款和项目资助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