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7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对1~6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进行了回顾综述,对2005—2015年国内森林文化的研究进展作了分析和评介。这十年,是森林文化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的十年,是森林文化研究不断出成果的十年,是森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年,是森林文化为现代林业注入新元素的十年,也是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十年。森林文化的理念和价值,唤醒了全民的生态意识,陶冶了人们的精神情操,凝聚了一批有志于森林文化的研究者。森林文化以其鲜明的绿色、多元、循环、共生的生态理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领着时代的潮流,丰富和提升了现代林业的内涵,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同时对未来的森林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作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森林美并非单层面图幅。从审美角度看,森林美包括森林景观、森林意象、森林意境三个层次的图景。森林景观是指自然本体,属现实世界、物质世界,给人审美感受是悦形;森林意象是指艺术本体,属艺术世界、情感世界,给人审美感受是逸情;森林意境是指哲学本体,属可能世界、理想世界,给人审美体验是畅神。人们需要物质世界,也需要情感世界,更需要梦和理想世界;但人类只能接近理想境界而永远到达不了彼岸,人类总要回到现实的物质世界,观照森林,感受自然给予的本色本真。  相似文献   
3.
森林文化源于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生产实践。从人类拿起第一件木器工具,到结绳记事、竹简文化、纸文化以及现代的自然保护区文化和森林公园文化等,森林文化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森林文化面临很多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既是森林文化发展的动因,也使森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自身的形式,不断地调整整合。森林文化并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湮灭消失,恰恰相反,森林文化固守自身的本土性、生态性和绵延性,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森林文化是一个整体,不同的森林文化形态构成森林文化的整体。原生态的森林文化一般由树种文化(如松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形态组成,具有明显类的特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森林文化形态突破树种文化的制约,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如地域的与民族的森林文化形态,城市的与乡村的森林文化形态,外在的与内在的森林文化形态,产业的与非物质的森林文化形态等。森林文化形态的多样性表明:在工业社会背景下,非主流的森林文化并没有退出文化领域,相反,森林文化对工业社会进行渗透和扩张,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和深邃的意境,在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总是同一定的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相联系。同农耕社会相联系的是农耕文化,同工业社会相联系的是工业文化。而在农耕社会之前,同原始渔猎社会(石器、木器时代)相联系的则是森林文化。人类在史前曾经历了一个森林文化阶段。森林文化孕育并催生了农耕文化。森林文化的发生发展历经渊源(渔猎社会)、萌芽、形成、成熟(农耕社会)和拓展(工业社会)等五个阶段。该文试以人类社会为背景,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森林文化做出评价,展示森林文化的精彩和人类同森林之间难以割舍的情结。  相似文献   
6.
森林是陆地上最庞大的生态系统,既包括乔、灌、草等不同层次的植物群落,也包括动、植、微等不同层级的生物种群,从生物学视域,森林是一个由诸多生命组成的生命共同体。因而,从一定意义上,森林呈现的美是生命之美。笔者认为,从生命美学角度,从森林生态同自然天地之间联结的周期变化(节奏),森林生态自身的调节(律动),以及森林生态在成长中的脆弱性(缺陷)和必然性(消融),无一不是一种生命的美学诉说。森林因生态而存在,也因生命而精彩。森林生命的这种的精彩在与人的生命一气流通中显现。  相似文献   
7.
古木是一种天然的造型艺术,是森林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以浙江长兴东方古木博物馆的古木展品为研究对象,按其采集地域、形成过程、本身形色、质地结构等因素暂将其划分为神木、浪木、乌木、硅化木树化玉4种古木类型。同时从审美视角,结合古木自身的特质,观照古木的自然美、古老美、奇拙美和生命美,解读古木所蕴含的艺术内涵,引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提升古木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返璞归真是指去掉事物的外饰,还其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在森林审美的不同层次中,“真”的表达各不相同。在森林景观层次,“真”表现为审美对象的客观存在性和真实性(情为景生);在森林意象层次,“真”表现为人的真心真爱和真实情感(情景交融);在森林意境层次,“真”表现为人的真性情和真感悟(天人合一)。“真”既是森林审美的逻辑起点,又贯穿于森林审美的全过程,体现审美的形式、内容和灵魂。  相似文献   
9.
颜帅教授: 您好! 我于9月26日乘45次特快回到福州.这次能得到你们的邀请,参加首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深感荣幸.会上几十位专家学者精彩且有深度的发言,给了我很大启发,收获很大.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在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文明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缺陷和人的伦理道德的丧失。生态学是一座巨大的文化资源和理论宝库,基于生态系统的生态哲学无疑为当代哲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哲学的研究对象、主客关系、认识路径等方面与当代流行的哲学观点存在差异,显出当代哲学的生态转向。这种转向有利于开阔思路、活跃思维、创新方法,促使人们从哲学层面关注生态、保护环境、护持家园的稳定和宁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