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南地区6所不同类型高等学校2013年招收的1000名大一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专业选择受家庭资本的影响,并且家庭资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公平性,高资本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在经济、文化和社会上的优势,更多地就读于经济管理学科、工科等就业率和收入都较高的专业;低家庭资本的学生更多地就读于医科、文科、理科等目前就业较困难或收入较低的专业。因此,消除家庭资本对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上的不公平性,要完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减少低经济资本家庭学生负担;加强信息援助,保障低文化资本家庭学生专业知情权;营造公平环境,消除高家庭社会资本在专业选择上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成长是近年来备受国内学界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对新世纪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已有研究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视角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级学校、不同区域类型、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研究呈现出从技术取向向人本取向转变的总体趋势;现有研究存在着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研究内容趋同、核心概念界定不清等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反思,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审美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是指导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等的依据。以新课程标准审视课堂教学审美化 ,应该在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编制、课程实施方式改革方面作出新的努力。一是对体验性目标的逐层分解和操作性表述 ,二是将学科知识的横向整合和纵向序列相结合 ,三是处理好审美化教学实践的模仿与创新、预设与开放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课程社会化:开放社会的学校课程实践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开放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等发展趋势以及学校课程的相对封闭性客观上要求学校课程 社会化。课程社会化是指在国家的培育下,社会不断加强(提高)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能力,通过社会对课 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将学校课程实践的各个方面整合成基于社会的有机系统,使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都 能便捷地从社会中获取课程资源,在灵活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课程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个性化 发展和自主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在课程社会化实践中,社会作为课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 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任务。同时,学校课程实践的其他主体的角色也相应地转变:国家从课程开发者转变 为平台建设者;学校从课程管理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教师从课程实施的承担者变成课程实施的指导者;学生 从课程接受者变成课程创生者。  相似文献   
5.
6.
2000年10月12日,是西南师范大学50华诞。50年的辛勤耕耘迎来了桃李芬芳、人才辈出之今天。我们在校庆专刊上组织了“西部大开发与高等教育笔谈”(5期)和“西部大开发博士笔谈”(6期),我校专家学者和博士们从不同的角度就西部大开发中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问题开展讨论,大都具有独到的见解。同时,我们还在这两期专刊上首次推出了“西南师大学人学术”栏目,以展示我校历史上的部分专家学者在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他们是学校的骄傲,是学子的楷模。今后,我们恳切地希望大家给予“博士论坛”和“西南师大学人学术”大力支持,使其办得更好、更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成才教育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性化成才教育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和“成才”的创造性才能 ,使之顺利成才的一种实践活动。个性化成才教育是针对当前非重点中学以“升大学”为取向的片面做法 ,提出的一项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主张。此项主张体现了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思想 ,反映了全体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也为个性化成才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证明 ,个性化成才教育是中学教育改革及落实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实施个性化成才教育 ,需要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整体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探讨课程设计的有关理论问题,具体涉及课程、课程设计的含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等内容。试图解决在课程设计中,如何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课程内部结构如何与外部影响相一致等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当前普通教育课程设计如何保证有效完成素质教育、升学教育、就业教育任务的问题;指出了当前理想课程设计与具体课程实施间的差距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教育体制是为了实现教师教育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组织管理制度.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一是应该探索和完善独立的教师教育体系,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师教育机构,培养高层次的中小学教师;二是应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模式,将定向教师教育与非定向教师教育相结合;三是应该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的各种制度,为确保教师教育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今后,教师教育体制的发展需要处理好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要理顺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的关系,充分有效利用教师教育资源;并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川、渝、云、贵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出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发校本课程并付诸实施,但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专家指导不够等困难.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