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平汉 《学术交流》2001,(2):130-133
战国变法运动的目的是要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它以富国强兵为争夺天下的手段,用加强中央集权来打击内部的分裂势力.变法运动的过程是体制改革的完成与大一统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少年刘彻受儒家思想教育,登位后由怀疑天命到倾信天命、天瑞,将自己视为与众不同的超人,实施他的文治武功,并几十年不懈地追求长生不死。晚年因家庭悲剧、求仙及对外作战的惨败,醒悟过来,下了著名的罢轮台屯田罪己诏,承认自己的过错,由有为政治转入到息兵富民的轨道上来,为昭宣中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衡阳经济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均居全省之首,在全国名列前茅,其向国家纳税仅次于重庆与成都,居全国第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多数学者认为董仲舒不是第一个提出"罢黜百家"的人,肯定卫绾为第一个。笔者认为卫绾所提出的罢黜不是诸子百家,而仅仅是纵横家与法家,也不是后来意义上的罢黜百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罢黜百家的是李斯与秦始皇,不过他们所罢黜的不是法家而是儒家在内的百家。  相似文献   
5.
萧平汉 《船山学刊》2006,(4):178-181
传统文化与司法形成三对矛盾:即公民素质与法治意识;行政与司法不分;法治与人治的矛盾。这是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6.
萧平汉 《船山学刊》2002,(1):10-13,22
王夫之总结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从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方面全面分析与批评明政府政策的失误,这些思想对我们现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变法 ,王夫之都进行过论述 ,他的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仍然具有借鉴意义。一、法简刑宽 ,贤人执法王夫之认为 :首先要制订一部好的法律。他说 :“天下之将治也 ,则先有制法之王 ,以使民知上有天子 ,下有吏。”(1 ) 有了法律就可以防止执法者随意加重或减轻刑事处分 ,也防止了最高统治者随个人爱憎和兴趣任意解释 ,歪曲或曲解法律。王夫之盛赞隋律的制订者裴政 ,认为他的刑罚宽缓、法律简明 ,与前朝法律相比 ,删除死罪及各种法规 1 0 0 0多条 ,废除一系列酷刑 ,为后世法律提供了蓝本 ,他说 :“今之律 ,其大略皆隋裴政…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深情地热爱自己家乡父老、热爱祖国人民的先哲。本文旨在探讨王船山深沉的忧民爱民意识,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提供借鉴。 一、即民见天 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以孟子的话最具代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民贵君轻的思想是从古代重民轻天思想发展而来。早在西周统治者从商王手中夺取政权时,就开始怀疑天命,提出了天心即民心的主张。《尚书泰誓》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听自我民听”,从民心代表天心代表天意,说明自己夺权是合符天心的。与此同时,也体…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以天赋自然思想肯定民众的土地私有,反对王者将土地据为一已之有,提倡耕者有其田。他是一个继承传统以农为本的重农主义者,主张以农为本的亦工亦商,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基础上发展手工业与商业。  相似文献   
10.
萧平汉 《船山学刊》2003,(1):150-155
一、十九世纪以来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在欧洲中心论、种族决定论占统治地位的西方学术界 ,中国———这个历史上最古老的帝国是一个几千年昏睡不醒、长期僵化、停滞不前、野蛮落后、保守与封闭的代名词。这种观点成为西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最早提出中国是一个停滞不前社会的是十八世纪法国数学家兼哲学家康多塞 (Condorcet) ,“在这些土地辽阔的帝国中 ,人类的思维能力……陷入停滞不前的可耻状态 ,这些帝国亘古未断的存在一直使亚洲长期蒙受羞辱。”①1 82 4年 ,美国人爱默生 (RalphWaldoEmerson)在笔记本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