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霞  董慧 《人力资源管理》2010,(11):122-123
本文从医院网络人力资源招聘的现状和模式,剖析目前医院进行网络人力资源招聘中的优势和劣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促使其优势和效果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涓生形象入手,揭示鲁迅笔下觉醒知识分子自身所具有的逃遁意识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家乡大兴安岭的风土人情.本文试图对迟子建小说中的女性进行观照,探寻其对人物的高洁情怀、亲情伦理和悲剧命运的挖掘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生命价值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董慧  高晓溪 《唐都学刊》2013,29(4):59-65
现代农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存境遇,但人类却为此付出了惨痛的生态、环境及资源代价,现代农业遭遇困境,危机四伏。笔者认为,怀特海式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其内在深层的"和谐"、"生态"和"创造力"的思想与中国文明和哲学传统有天然的接近,怀特海与马克思都有着对人类命运及福祉的共同关切,因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农业观或许能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从而使中国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协调发展,即充满活力、和谐持续的"后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常东亮  董慧 《社科纵横》2011,26(4):140-143
全球化转型与城市化大力扩张的时代,多种外来异质文化涌入国门,同时传统文化也在现代化文化的冲击下历经着自身的嬗变。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在城市中产生了严重的文化冲突,并对城市的发展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制约了城市文化活力的发挥。认识文化冲突的缘起以及其种种表现并尝试消解城市文化冲突,最终提升城市文化活力将会对城市社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大举扩张伴随着城市空间的快速生产,但传统的城市空间生产忽视伦理性因素,使城市空间排除了"人"的因素,失去了活力的根基,不利于城市化本质的实现。将伦理性因素纳入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之中,对于探索符合活力要求的空间生产方式,进而更好地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与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董慧 《学术交流》2015,(4):203-208
"知青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知青小说"和"后知青小说"两个阶段,"后知青小说"体现了对"知青小说"的超越:在结构方面,"知青小说"强调以双线并行的方式讲述完整的故事来宣泄内心情感,"后知青小说"则挣脱了意识形态的魔咒,以散点叙述的方式,在解构历史的同时,也解构现实当下,思考有关人生存的尊严、良知等深度问题;在主题方面,"后知青小说"解构了"知青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对严肃事件采取狂欢化游戏态度,以"性"的高贵纯洁击碎了所谓的理想,以戏谑嘲弄取代了当年的"青春无悔";在叙事立场方面,"后知青小说"不是站在知青的立场上去感恩亲情,而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展示知青的罪恶,表现灵魂的忏悔,同时找到救赎之路,以换位思考将知青小说的反思力度向纵深推进。"知青小说"多次站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潮头,引领文学的风尚,慰藉饥渴的心灵,记载受难的历史,升华对人性的体悟。"后知青小说"则挖掘了知青经验的冻土,表现出对责任的认知和可贵的自省、自审意识,在百家争鸣的当下文坛取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台湾作家王文兴的小说注重深入人物的内心,对潜意识进行细致的探索.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恰能分析范晔性格中本我的膨胀、自我的失衡和超我的无力,从而导致其自我囚禁、恨父厌己、日渐萎顿的三重悲剧.展示台湾转型时期小知识分子对现实生活和社会秩序的质疑与颠覆.  相似文献   
9.
[提要]城市繁荣代表着城市创造财富与辉煌的能力,它既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目标导向,也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和人类现代化成果的空间表征。当前我国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为城市现代化的未来实践明确了方向。我国在缩小贫富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经济增长、城市体制机制改革、城市精神与形象的树立等方面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创造了城市繁荣与活力。如何进一步理性认知城市的本质,创新城市治理,实现协调、共享、全面、绿色、稳定的城市繁荣,需要我们立足于人民性的根本立场,深入挖掘城市繁荣的人民性这一重要价值内涵,在城市安全、城市权利、城市财富、城市环境、城市记忆方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彰显中国式城市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重要根基和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反映,其本质是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社会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是其重要的核心要义。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挑战:国际局势风云多变、多元价值交锋博弈,国内各民族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治理水平参差不齐等。为此,我们需要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经济社会共建,夯实物质基础;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增进政治认同;强化文化情感归属,系牢精神纽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强化命运意识,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