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徽州人历来旅居在外者多,民国时期犹然。旅外徽人常有同乡组织,有的以徽州商人为核心,有的以徽州学子为核心。"徽社"是一个由旅沪徽州学子组成的同乡团体,成立于1923年,以联络乡谊、改造乡土为目的,并与皖籍名人胡适、陶行知有着联系。以其机关刊物《微音》为中心考察徽社成立与发展的相关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时期旅外徽人游离于家乡与都市之间的生存状态,同时也能发现徽社在异乡发挥的旅外徽州学子身份认同、社会交往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为冲破国民党新闻统制政策的封锁,一批怀揣新闻理想的记者在左翼文化运动的背景下逐渐汇聚成一个群体。拨开岁月的烟尘,我们能看到他们的大体样貌。最初,他们带着纯粹的职业期许,想要"好好改造一番新闻界",但随着时局的不断动荡,却不得不在政治化的裹挟中踉跄前行;而民族危机的加深,则迫使他们必须进行重要的政治抉择。于是,对职业化的追求渐渐被革命斗争的需要和民族解放的大义所取代。转身之间,本该在新闻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他们,也逐渐被遮蔽于复杂的历史叙事之中,以至成为我们今天报刊史书写中一个缺席的在场者。  相似文献   
3.
一个刊物发动了一场运动,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但90年前的《新青年》就是这样,它领导了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是如何发动这场运动的?除却思想文化的种种原因以外,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审视,我们能看到,陈独秀采取的“破”与“立”相辅相成的立言方法,善于设置话题的技巧、强悍的立言态度,以及强有力的学者编辑阵营,是运动得以渐次展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清末是一个变革时期,也是知识分子报刊活动十分活跃的时期,报刊论政成为清末知识分子介入政治领域的一个重要渠道。由于时代背景不同以及主持者的社会角色、政治身份认同的差异,这个时期知识分子报刊论政的表达方式并不相同。从王韬、梁启超、章士钊的报刊活动中,我们能看到知识分子的清议、政治家的启蒙、革命者的煽动这三种差别明显的论政形态。这些报刊论政形态既有一定程度的阶段代表性,也有某种程度的历史延续性,展示了近代报刊在政治运动中渐次推进的过程,也勾画出清末知识分子通过报刊活动逐步深入政治领域的走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