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振华 《学术研究》2015,(3):143-147
骈文的形式规范自形成后,对中国古代文章创作的渗透和影响无孔不入。在辽金道教文章创作中,这种渗透和影响呈现出多元化情形。一,骈文严格的词性对称、文字对偶特征在辽金道教文章创作中呈现松散自由、对偶弱化、流水对加强的趋势。二,辽金道教文章之骈体恪守平仄韵律成规,讲究平仄相对、声韵相协,尤其是颂赞、铭箴诸体,平仄齐整划一,调韵和谐优美,不在六朝骈文之下。三,辽金道教文章扩大了用典的文献来源,除传统经史子集外,还涉及道教原典、道教故实、神仙传说,形成了道教特色的用典风格。四,骈散结合的结构形式体现了散文观念与骈文观念的折衷调和,辽金道教文章普遍运用了三维结构形式:开篇为单加偶起首式;腹部骈体、首尾散体的散—骈—散结构式;末篇为骈加散结尾式。  相似文献   
2.
道教发展到南朝,形成一整套存想思神、内观守静的修炼方术方法,蕴含着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凝神构思和抒心写性的独特认识,体现了宗教与文学在玄想上的通感与共融,其深刻的文艺意蕴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文人,是整个南北朝丰富而成熟的文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为我国许多的诗歌创作者所仰慕。这种现实主义精神,源于我国古代的原始劳动诗歌,但它的内容比原始诗歌要丰富广阔得多,其中不但有对上层统治阶级政治生活的反映,更主要的是对广大的下层人民疾苦生活表示了深厚的同情,尤其可贵的是,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不再被作为服服贴贴地供统使者役使的奴隶形象再现于作品中,诗歌的现实性和人民性显得鲜明突出了,它激起人民为摆脱剥削压迫,  相似文献   
4.
玄学对魏晋名士人生态度的影响——以嵇康、阮籍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康和阮籍同为魏晋名士,但玄学对他们的影响却不太相同.嵇康师法老庄,刚峻激烈,阮籍师法老庄,却以佯狂掩饰自己的狷介.这是因为阮籍所受玄学影响,没有嵇康深刻和彻底.阮籍追求庄子的逍遥游,但他内心始终有着儒家入世思想的根基.后来的士人,景仰嵇康,仿效阮籍,使玄风以另一种方式存于士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蒋振华 《中州学刊》2004,(4):154-156
<庄子>寓言承负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双重使命,而且把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古代思想的表述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教发展到六朝时代,开始运用一种特殊表达样式——步虚词来作为宣教的重要辅助工具。步虚词具有极高的宗教艺术价值,它的出现开创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文学创作;同时,这种样式又深刻影响后来的文人创作,包括南朝的庾信,唐代的韦渠牟、顾况等许多诗人借此来言志抒怀。文人步虚词在模拟道教步虚词关于仙趣和宗教功能的抒写中,一步一步地把它转移到借题发挥、抒情言志的中心上来,从而拓展了步虚词的表现领域和情感内涵,同时也使一些文人的创作倾向和风格体现出某些变化和新意。  相似文献   
7.
8.
反映金元道教人士的碑志体散文,一方面体现了道教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科举文化、政治文化、战争文化、理学思想、儒道融合、佛道斗争等多种传统文化内容,是金元散文研究领域被忽略的一种文体现象,其文化价值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古道教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文学理论的旁支,以道教宗教的色彩丰富了此时文学思想的宝库,其核心特质表现在:构建了神秘玄奥的“天文”观念,主张自然求真的创作态度,提倡质朴简洁的文学风格,把仙学与文学艺术结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熟知并非真知”,这是黑格尔的一句名言.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得德也说过,“人们谈论得最多的东四,每每注定是人们知道得很少的东西”.千姿百态、人见人爱的美“盈天地之间皆是也”,人们都熟悉它,常常谈论它,可是若要对它作出科学的思考与回答却是一件难事.然而按照德国古典哲学大师康德的说法,具有一种“形而上学的天性”的人类总要去探索,占领一切未知的领域,自然也包括对美的研究.前些年我国出现了一阵“美学热”,近年来降了温,原因之一大概是这类著述难于问世,笔者常跑书店很难遇上几本,最近偶尔从书架上抬得一本易健撰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