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贾凤姿  刘建涛 《理论界》2009,(10):37-38
中国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自秦汉时期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后的两千多年里,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结成了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共同发展了璀璨的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2.
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哲学思想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经济在新时期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我国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从根源上看还是思维方式问题,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不科学的发展观、不公正的伦理观、片面的私德观、缺位的政绩观是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哲学思想根源。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3.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环境问题追根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中国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但从根源上看,还是思维方式问题,唯意志论的世界观、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不科学的发展观、不公正的伦理观、片面的私德观、缺位的政绩观是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哲学思想根源.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4.
分析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本主义人道主义的根本区别,指出"以人为本"思想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核心,是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的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质与量相统一的特定范畴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经验要求和保障要求  相似文献   
6.
贾凤姿  戴昕哲 《理论界》2008,(8):146-147
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浩浩荡荡,文化多样性倔犟峥嵘。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趋势,有人担心经济全球化能够引起全球文化的同质化、殖民化和霸权化。深究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根源,揭示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深入探讨了世界文明多样性的五大根源,揭示了世界文化多元化是人类文化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
群众史观是共产党人世界观的核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人生观的核心 ;为人民利益而献身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以德治腐与依法治腐各自的作用 ,指出了以德治腐能够预防腐败 ,使人不想贪 ;依法治腐能够惩治腐败 ,使人不敢贪。以德治腐是根本 ,依法治腐是保证。提出反腐防腐斗争应将以德治腐与依法治腐相结合 ,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理论表明,人与自然是以人为核心的和谐整体,人与社会是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互嵌式的整体.这两种整体性的联系构成了人性的完整内容,并在私有制的社会现实中发生了异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导致了自然及社会的不可持续性.马克思揭示了生态问题最为深刻的根源,认为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解的根本途径就是消灭私有制的最高形式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过与自然规律相协调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华夏文化是生于自然中的文化,在其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宇宙观、文化观、道德观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在探究天人之际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整体观。整体观是华夏文化之魂,中华民族之灵根,一经形成就进一步统率着宇宙观、文化观、道德观,并贯穿于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华夏文化的宇宙观、文化观、道德观、整体观所蕴涵的天人合一精神,是其生态智慧的集中体现,与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环境文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必将成为引领未来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思维方式转变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