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治国方略。本文从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根本利益出发 ,分析了“以德治国”的内涵及其意义。一是从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角度 ,阐明“以德治国”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二是从道德与法的关系角度 ,阐明它们的相互弥补作用及共同推动人类文化发展。三是从党性与德性的统一角度 ,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人民服务既是建党宗旨、党性原则 ,也是最高的道德范畴。社会主义道德与以往的道德虽有继承关系 ,但也有本质区别 ,它是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为指导 ,以“五爱”为基本要求 ,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落脚点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道德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大业之一,历来受统治阶级高度重视.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尽管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但总体思路仍然没有突破应试教育.它虽然与培养知识经济的人才相矛盾,但改变却十分因难.因此,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必须形成共识,首先在选择“公务员”时破除它,带个好头;其次全社会要改变教育观念,破除“官贵民践”的教育思想;第三要改革“高考”制度;第四大力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光辉思想,是建国以来四十余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指明了方向。本文从五个方面剖析“左”的根源、表现、实质及危害:第一,“左”带有革命色彩,容易迷惑人;第二,“左”的历史长、根子深,不易克服;第三,“左”已形成一种习惯势力,有顽强的惰性力;第四,左”的认识根源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不易解决;第五,“左”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不易清除。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与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虽有区别 ,但却是统一的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范畴看作是“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违背了马克思的原意 ,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需要澄清。“一般价值”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哲学范畴 ,是客体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它不反映人与物的关系 (即使用价值 ) ,而是反映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 ,贡献与索取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5.
揭示诡辩的内含、起源,分析诡辩术的常用手法,如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机械类比,为我所用;玩弄字眼,混淆视听;歪曲对方观点,然后加以鞭挞;偷换论题,答非所问;混淆概念,欺世盗名;虚构论据,胡乱引申;强词夺理,暗含杀机,等等.从而充分暴露出诡辩论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在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 ,这些观点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与此同时 ,又在新的实践、新的经验的基础上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对思想路线 (认识路线 )、创新、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只有学习 ,才能深刻理解、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为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会议。它全面地深化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突出表现在:把“三个代表”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把“与时俱进”纳入党的思想路线,深刻阐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含、“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等等。本文对此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8.
探讨入世后 ,我国高等教育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全面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其中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是最光辉之点。它对“劳动”范畴的丰富内涵、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是否过时、科学知识是否创造价值、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与是否违背劳动价值论、私营企业主是否创造价值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都作出科学的回答。它为党的现行的经济方针、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其内含是在课堂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解决好传授知识与创新教育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创新关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