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5篇
管理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4篇
统计学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3—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新能源产业政策以及CO2、SO2、PM2.5排放量等数据,利用关键词提取和政策力度的方法量化分析新能源产业政策,并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政策的环保效应。研究表明:新能源产业政策侧重点依次为新能源技术研发创新、太阳能和风能产业、新能源汽车,政策力度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与之相对应,新能源产业在政策侧重和政策力度较大时发展较快,继而降低大气污染和碳排放。回归模型进一步证实新能源产业政策产生了显著的环保效应,而且具有溢出效应,即本省的新能源产业政策也会降低邻近省份的CO2、SO2、PM2.5排放量。因此,应加强政策内容的导向作用,提升政策力度,合理匹配政策内容与政策力度改善大气环境;同时各个省份应该加强地区间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协调,共同减少碳排放、联合治理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2.
能源平衡表是反映能源发展状况及研究能源问题最重要的基础性数据。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制能源平衡表,尽管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编制经验,但当前我国能源平衡表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方面,如指标覆盖面不全无法支撑深入分析、能源总量计算方法不精确无法反映真实能耗、能源统计分类不合理无法体现能源消费用途等。本文在深入剖析当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我国能源平衡表的具体方法,以期为构建完善的能源统计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市1979-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转型期中国省际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形成机制,得出结论如下:经济波动在淘汰本地区低效率投资项目和企业、优化投资结构、从而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直接效应的基础上,因受中国地区间激烈竞争和产业同构的影响,会吸引邻近地区的优质资源,对这些地区的投资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从动态视角的检验发现,相比于短期,两种效应在长期的作用更大.本文关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对于解释中国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机理,以及对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学术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已是共识,但对于人力资本如何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基于异质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分类效应的分析,提出理论假说并用全国30个省份的人口统计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分析得出结论:不是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越高技术创新作用就越大,而是高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越高,其技术创新的作用还会显著影响到其周边区域发挥其创新和模仿的外溢效应,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从而带来收益递增的持续经济增长。在全国范围内,各大区域之间技术模仿的路径并没有唯一模式,有可能只模仿领先地区,也有可能是多边模仿地区,但不拘泥于趋同或者趋异。因此,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分地区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比例,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同时,应加强地区经济互动,提升人力资本外溢效应,使技术扩散效应发挥更为全面和深远。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经济社 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国际竞争力获取了较大的提高,在1993年的世界转型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比较中,中国列世界第一。但是,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核心竞争力不强、基础竞争力薄弱、环境竞争力较差,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在八大要素的竞争力比较和发展中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例如,2000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的竞争水平分别是:国家经济实力竞争力列第 18位,国际化竞争力列第 35位,政府管理竞争力列第16位,金融体系竞争力列第42位,基础设施竞争力列第42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北京市四个功能区域18个区县为例,结合2005年~2007年旅游统计数据,设计了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增长速度、增长贡献率四个指标,对区县旅游业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论表明,北京市旅游发展呈现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趋势;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旅游业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旅游收入增幅放慢、发展空间有限;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旅游业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巨大,目前遇到瓶颈。  相似文献   
7.
赵彦云 《统计研究》1990,7(5):66-68
一、社会经济统计学方法论体系的思考目前统计学界大部分意见都承认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社会经济统计是认识的手段,它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实现这种认识的科学方法。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方法论不同于数理统计学的方法论。数理统计学是建立在数理统计逻辑上的科学方法论,具有较高的一般性,或者说对所有的统计认识过程都社方法论的指导作用。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专门从事认识社会经济活动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研究的,与数理统计学相比,具有特殊性或具体性。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学应有独立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从空间角度探究中国制造业创新活动差异的形成原因。在产业集聚知识外溢的假设前提下,主要考察中国国家行业标准分类3位码下161个产业的两种产业集聚结构(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区域产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此外还验证了多样化的产业集聚结构在不同的市场化水平和技术密集程度下对区域产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赵彦云 《统计研究》1985,2(3):61-65
本文试图通过建立企业净产值价格模型来探讨企业工业净产值的计算方法,以及净产值价格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价格模型的建立,解决了在工业净产值计算中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不一致的问题,并使之成为企业投入产出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赵彦云  王军 《统计研究》1991,8(3):23-28
对宏观经济效益整体作系统研究必须以系统科学的统计认识手段为前提。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只是囿于集中体制下的考核,或者只是在指标体系上做些增减。为了把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提高统计工作在宏观经济分析与管理中的地位,迫切需要对宏观经济效益统计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一、宏观经济效益统计的基本理论(一)宏观经济效益的概念宏观经济效益是从生产要素效率方面认识经济规律的一个有机部分,它属于生产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