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市场化机制的香港文化,对于正走向市场的中国文化无疑是一个切实的参照。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展望中国文化前景的时候,我们不妨注目一下香港文化,看看它会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80年代初中国文化市场开放伊始,因为没有资源的积累,故而首先进行了一场对于香港成熟文化产品的掠夺,那时大陆的流行歌曲尚不发达,于是大量的港台歌曲被堂而皇之地盗版。之后中国的文化市场运作逐渐红火,香港的文化制作手段逐渐在大陆实行,比如明星包装制,歌手与文化公司物价签约,公司投入资金,进行包装、宣传使其走红,从而赢得利润。…  相似文献   
2.
赵园访谈录     
赵稀方(文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您原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艰难的选择》等书曾经激动了我们这一代人。后来您遁入了古代 ,少了许多声息 ,而在《明清士大夫研究》获长江读书奖后 ,您又重新受到了注目。请问您现在正在做什么方面的研究 ?赵园 :我正在为那本《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撰写“续编”。其实在那本书写作的过程中 ,我就在为其他题目作准备 ,这也是我的工作方式 ;许多题目是同时在做的 ,只不过有的终于成形 ,而有的将是永远的半成品罢了。这种工作方式的方便之处 ,是有可能保持多方面的兴趣 ,对较…  相似文献   
3.
从民俗学角度研究鲁迅小说赵稀方鲁迅小说中的民俗现象是非常丰富的,从居住、服饰、饮食到年节、婚礼、丧葬,到巫术、鬼神、迷信等等(主要限于绍兴地区民俗),无不形象生动,有不少人已作过这方面的搜集整理,这是很必要的,但我以为从民俗学角度研究鲁迅小说,仅止于...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曹禺和老舍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回顾话剧艺术形式的发展,我们惊奇地发现,曹禺三十年代的《日出》和老舍五十年代的《茶馆》在戏剧结构方面相当地类似,而且恰恰又正是在戏剧结构上,对这两部作品的品评存在着不同意见。这种现象不能不引人深思,促进我们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日出》《茶馆》结构上突出的共同之处在于:没有贯穿全剧的中心情节事件,突破了戏剧通常的开端、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5.
1949年后,在美元文化的引导下,难民文学主要成为了反共的"绿背文学"。描写难民经验的反共小说,有赵滋蕃的《半下流社会》、林适存的《鸵岛》、张一帆《春到调景岭》等。更早一点逃到香港难民营的台湾作家邱永汉,却在小说《香港》中表明台湾并非反共小说所憧憬的"自由世界",显现出国民党外来政权与台湾本土派矛盾的另一个维度。独力与反共小说相抗衡的左派难民小说,最有名的是洛风的《某公馆散记》。曹聚仁的小说《酒店》,却表现出一种政治中立的人文主义眼光。最后,本文还会提到英国作家马森的《苏丝黄的世界》(Mason,The world of Suzie Wong),这同样是一部描写20世纪50年代香港难民的小说,这部小说在左右政治叙事之外,增加了东西之间的文化维度,更加突出了小说和历史与叙述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6.
《学衡》派诸人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分歧,并不在于整体性地肯定或者否定西方文化,而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的哪一个部分,新文化运动者倾向于学习西方当代文化,而《学衡》派主张学习西方乃至世界的古典文化。《学衡》对于西学的翻译,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一,对于白璧德本人著述的翻译介绍,希望借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澄清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观念;二,对于古希腊哲学、文学的翻译介绍,这正是白璧德及其中国弟子们所崇尚的西方文化精华;三,对于西方文学的翻译介绍,这西方文学是按照他们的标准所选择的西方文学精华,与五四新文化者的视野是并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7.
王德威先生在《被压抑的现代性》一文中提出 :晚清狭邪、公案侠义、谴责、科幻小说四种文类其实已经指涉了 2 0世纪中国“现代性”有关欲望、正义、价值、知识范畴的四个方向 ,但最终却只演进成了“五四”文学一种模式。问题不仅仅在于“感时忧国”的现实主义不脱文以载道之志 ,还在于这种“现代性”具有一种自居正统的排他性思维 ,于是晚清“现代性”的诸种可能就这样被毫不容情地压抑了。王德威对于这些丰富的可能性未能得以实现的种种惋惜 ,未免过于沉湎于历史的偶然性。这其实是传统力量的一种延续 ,它在后来的历史中继续得到了验证 :2 …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文学     
国内通常将对于后殖民文学的讨论局限于殖民地文学,这样难以看清后殖民理论与文学的关系.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对于英美文学的后殖民解读,颠覆了传统的英美文学经典.比尔·阿希克洛夫特等人撰写的<逆写帝国>一书首次从后殖民理论角度解读殖民地文学,成为后殖民文学乃至后殖民理论的先导.博尔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一书同是一部综合之作,它试图将对于帝国文学与殖民地文学结合起来进行"对位"解读,从而发现两者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香港作家也斯的《后殖民食物与爱情》从对香港的边缘化位置与其物质感,观察这个都市的多元文化内涵,从而为其定位。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与中国启蒙文学源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哲学看起来拒斤情欲,但拒斥情欲目的实际上是为了维护人的自然性情,使其不至痛苦受。正是维护人的自然生命这一点,便得庄子自身虽未成为启蒙哲学,却引发了后世启蒙主义文学的流脉。魏晋启蒙文学正是庄学的发扬光大,可借终究为庄子所牵制。唐宋百年间的李白、苏轼虽然纵情所至、蔚为高蜂,但却又为儒学所限。惟有社会条件俱备后的明代作家,才真正改造、充实了庄子,造就了璀璨的中国启蒙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