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禅宗哲学和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理性哲学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大胆挑战理性的形式逻辑规则,并以反逻辑的话语形式颠覆了传统的逻辑规则。这两种异质的哲学都质疑理性逻辑概念的唯一性和合法性,都反对理性哲学为了坚持概念的普遍性而扼杀语词的个性化生命的举措,都采用了超越语言逻辑规范的话语策略来反对理性主义逻辑的霸权等,因而,它们在反逻辑、反概念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波斯文学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世纪波斯文学名著《列王纪选》和《蕾莉与马杰农》为范例 ,从美学悲剧性的角度 ,分析了它们所表现的悲剧人物的美学特征及陷入悲剧的基本方式 ;论证了古代波斯的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的美学特征 ;揭示出了古代波斯民族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3.
邓新华同志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接受与文学解释的课题研究已经有好些年了.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跟随华中师大王先霈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就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品味"论>为题顺利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并且论文很快就在<文艺研究>、<江汉论坛>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终极指向之文化哲学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既是中国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 ,也是中国人所设定的最高人生理想。文章立足于历史和文化哲学的视野之下 ,着重阐明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即终极指向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形式 ;分析其发展的认识论根源、价值论根源 ,以及原始思想基础 ,力求更深入地揭示中国文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薄伽梵歌》和《摩奴法论》中的哲学思想邱紫华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以艺术的方式展示了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风情画面,表达了人生理想和追求,宣扬他们的宗教、伦理、人生哲理、艺术审美的基本观念。史诗既是对古代传统的继承和延续;又是对古代传统的总结和...  相似文献   
6.
西方美学理论作为当今世界美学的“权力话语”或“主流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偏颇,它缺乏更大的容纳性和全面性,因为它没有吸纳东方美学的思想精华,也无法准确而明晰地解说东方美学思想。东方美学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诗性的理论系统。西方美学只有吸纳了东方美学的思想和诗性的理论精华,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性的美学。这是21世纪全球化趋势中全世界美学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但丁的<神曲>、<论俗语>、<飨宴>、<致斯加拉亲王书>等著作,蕴涵着丰富的美学和诗学思想.但丁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中世纪神学和亚里斯多德哲学,也间接吸收了一些从君士坦丁堡传来的阿拉伯哲学家的思想.但丁的美学思想充分显示出从中世纪美学向近代美学转折的特点,他在强调上帝是一切美的本源、艺术的象征性的同时,也提倡"艺术取法自然",并应表现个人主观感受与激情.但丁对文学语言特性及审美性的认识、关于诗的定义和基本体裁分类等诗学见解,也是卓有识见的.  相似文献   
8.
由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文艺研究所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文艺学研究方法论学术讨论会”于10月14日至20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一百四十余人,在开幕式上,宣读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书面讲话,整个会议呈现出一派自由争鸣的活跃气氛。现将会议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文艺学研究引进与运用系统论等新方法是否必要对此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这种引进与运用有利于社会科学的拓展,是有益的、必要的。但在与这一问题有直接联系的,马克思主义体系是开放或是封闭的体系问题上,则又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大自然生命理念对中国古代美学、文学理论的影响的角度,论述了大自然生命理念决定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价值论;论述了中国美学和诗学中的登高、悲秋、惜春意识同自然生命理念的关系;探讨了大自然生命所激发的“物感说”理论。文章认为,没有大自然的美好形态,没有人与大自然的亲密交流和融合,就不可能产生上述独特形态的中国美学和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辨析了《圣经·旧约》中“美”概念的多种含义及美的特质 ;论证了神是希伯来民族所认为的终极之美 ;揭示了“旧约”的审美思想中同时包容了感性之美和理性之美 ;指出了后期希伯来美学逐渐向伦理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