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呐喊》小说集是鲁迅问鼎文坛的一部力作,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创立的基石和成熟的标志。以往对鲁迅作品的研究偏重于对其思想性、革命性和社会性的分析,对其艺术形式的探讨、特别是对其小说中多种叙事视角的应用及转换的研究重视不够。从叙事学的角度切入,主要分析鲁迅小说集《呐喊》中叙事视角的三种类型及其转换,以展现其对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的深远影响。简要分析不同叙事视角的选择对小说话语表达模式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在话语表达模式上的异同,结合《呐喊》原文本与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呐喊》译本,探索各种言语表达模式的翻译策略,以期对小说叙事中不同表达模式的翻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信息传播日益加快 ,跨文化交际广泛 ,翻译也随之发展成为一种服务于多种目的、多层次的综合性活动。翻译除了重视传统的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外 ,还开始强调对语言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在此情况下 ,译者须“身兼数职”才能满足翻译工作的需求。本文以较丰富的例子、详尽地阐述了新时期翻译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保证译者译得准确、译得顺畅、译得自然  相似文献   
3.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的广泛使用以及英语不断地从其它语言中吸收新的词语 ,使英语成为世界上拥有词汇数量和同义词数量都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这一方面使语言表达更准确 ,另一方面增加了学习者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解读了建国后60年两次高教革命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更迭,与其说是学术的碰撞毋宁说是策略的调整。第二次高教革命与第一次高教革命相比最突出之处在于“去同质化”,即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系。分析和比较了建国前后的高校尤其是专业高校外语教学的状况和特点,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做了深入的阐释,为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找到了起点。随着学校向研究型大学迈进,外语学科逐步做大,向外语学院提出了包括改革语言教学以及文化、交际等课程设置的一系列建议,组成新式的文理交融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英译汉中,常常存在一种文理欠通、冗长累赘、佶屈聱牙的欧化译文,其特点之一是与原文文本相比,其目标语文本的字数扩增了。通过对一个原文片断与两个回译文文本的用字量之比较研究,以及两个回译文文本较原文文本扩增字数原因的定量分析,运用汉语句型理论,探讨英译汉中目标语文本扩增的特点及其主要成因——英汉文化及思维层面的差异。虽然汉语与英语都属于SVO语言,汉语的句型体系可以覆盖英语的句型体系,但英语的句型理论是建立在机械唯物主义的语言世界观基础之上的,汉语的句型理论是建立在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语言世界观基础之上的。汉语句子是按线型结构排列的,而英语句子是按树型结构排列的。  相似文献   
6.
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既是检验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过程,又是突出专业优势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设置、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与结果、学生二语学术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指出了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了过程法和结果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的综合方法与模式,既注重学生的写作策略,又注重"目标文本"的体裁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英语学习成功者和不成功者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学习成功者和不成功者在元认知策略使用上存在着显著差别.其中事先计划、功能准备、指导注意力、选择注意力、自我管理策略、延迟表达与学习成绩显著相关.因此,作者拟定了元认知策略培训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翻译教学等需要有一部更加符合汉语言实际的现代汉语语法,尤其是句型体系。黄伯荣与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句型体系是从结构角度建立的,申小龙的汉语句型体系是从功能角度建立的,但由于两种句型体系的句型、句式和句子的界定缺乏严格的定性分析,造成句型系统分类的混乱。一个更加符合现代汉语实际的句型体系应由两个句型子系统组成:动词句句型子系统(以实义动词为谓语动词)与名词句句型子系统(以非实义词为谓语动词)。  相似文献   
9.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把人类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成若干个过程,如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等,并认为各个过程之间的转化是隐喻的。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语言表达形式可分为一致式(Congruent Form)和隐喻式(Metaphorical Form)两种,并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翻译中,有时为了避免语言的单调,我们往往采用不同的语言结构来丰富表达,或者为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思维表达习惯和文体特点的需要,往往采用隐喻式来代替一致式,其中包括一个过程转化为另一个过程。作者认为,语法隐喻能为译者在目标语系统中语言形式的选择上提供理论解释,并通过实例来探讨语法隐喻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