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可确认的籍属山东的明代山东解元有81名.其空间分布十分广泛,反映出明代山东是一个文化教育和应试科举之风相当普及的省份;同时又很不平衡,反映了各府、州、县科举实力的不均衡.在支撑各府、州、县科举实力的各种资源中,人口是前提,经济是基础,而政治、教育、文化、交通、信息、科举氛围等因素则成为最直接的推动力.明前期山东解元进士出自上三代皆属平民家庭者占同期总数的83.33%,后期则下降至20%.这主要是由明后期解元进士出自官宦之家的数量明显提高造成的;但官宦之家对其子弟科举中式的影响并非主要依靠其政治权力,而是主要依其家庭有利的经济、教育条件和文化、应试氛围并最终通过子弟的自身努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郭培贵 《学术界》2001,(5):96-114
<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收录辞条最多、最具权威和影响的明代历史辞典,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明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极大方便.但其中也难免疏漏舛误之处.抱着澄清史实和便于该书再版时提高辞条释文质量的目的,本文从释文错误、释文不准和释义不全三个方面对其中二十七个辞条的释文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3.
史学界长期流行明建文帝有实录附于《太祖实录》的说法,并广泛见于研究或介绍《明实录》的专著、教科书、工具书和论文中。该说直接源于《明史·艺文志》的记载。本文通过追朔其史料来源和考辨史实的方法,得出建文帝并无实录附于《太祖实录》的结论,并指出《明史·艺文志》所以致误的原因,以求正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4.
明代东莞共考出举人529名、进士76名,在广东各州、县排名中皆为第四;考出庶吉士6名,与南海县并列第三;六次摘取解元桂冠,在各州县名列第五;还出现了18个三代之内至少产生了两个以上举人的科举家族,排名第四;另外,东莞举人在明代初期、中期和后期广东举人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呈持续上升趋势,反映了科举实力的不断加强。明代东莞科举群体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在任官行政、教书育人和著书立说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武则天,名曌,并州文水人。贞观十年,她才十四岁,就因“有才貌”而被召入宫,当了唐太宗的“才人”。由于得到太宗的赏识,还被赐号“武媚”。贞观二十三年,太宗死去,其第九子李治即位,是为高宗。按当时宫例,则天就与太宗的其它“嫔御”出宫作了尼姑。因高宗为太子时,就已和则天暗暗相爱,旧情难忘;再加则天虽已年近三十,但风韵犹存,所以不久她就重被高宗召进宫来,立为昭仪。则天遂复获在统治集团上层施展其政治才能的机会。她以“诡变不穷”的权术和铁腕手段,首先击败  相似文献   
6.
王凯旋先生的博士论文<明代科举制度考论>(以下简称"考论")一书,二十余万字,2005年6月由沈阳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明代科举考试思想述论"、"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科举三级考试探议"、"科举制与八股文"、"明代科举分卷制度考论"、"科举防弊惩弊制度试探"、"武学与武科举问题研究"等7个专题,对明代科举制度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明代各直、省乡试共应产生解元1 278人,大致占明代举人总数的1.25%。解元考中进士者602名,占确知解元总数的50%,高出明代举人考中进士平均比率26%;各直、省解元中进士率以浙江和南直为最高,达70%以上,而广西仅为21.8%。各直、省解元和解元进士空间分布的广泛程度与其科举的发达程度呈正比;南、北直隶俱有外省人考中解元和解元进士者,北直分别占其解元和解元进士总数的41%和36.2%。明代解元考中进士的平均官年为32.24岁,比一般进士的平均官年小0.53岁;而其实际平均中式年龄则应为33.9岁,对改善明代官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活力状况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明代乡试录取额数的变化及举人总数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朝举行的90科乡试中,20科为不拘额数录取,70科为定额录取。各省、直是举行乡试的基本单位,但该规定至嘉靖十四年才完全实现。宣德元年全国定额录取550名;此后,除个别省直增加录取额数外,全国普遍增额凡四次:正统五年增至760名、景泰四年增至1145名、万历四十三年增至1287名、崇祯十五年增至1415名。其中,以景泰四年增幅最高,达50.7%;此后则增长缓慢;这是由官缺资源的有限性决定的。各省直增幅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增幅最大的是云南和贵州,两省合计从最初的15名,最终增至89名,增额近五倍;北直和广西的增额在二倍以上;而南直和其它十布政司的增额仅在一倍以上。明代举人总数至少达102389人。  相似文献   
10.
陈长文教授的<明代科举文献研究>一书,已于2008年3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明史和科举学研究界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全书包括上、中、下三编,上编为<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是作者用力最勤的学术领域.包括<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的意义及现状>、<明代进士登科录的原始性与权威性>、<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流通与庋藏>、<天一阁藏明代进士登科录与其他版本之比较>、<进士登科录探源--兼与傅璇琮先生就"金花帖"问题商榷>、<山东省东明县文物保管所藏明版(万历五年进士登科录)述论>、<明代进士登科录的版式、结构及体例>、<明代进士登科录的刊刻、流布与珍藏>、<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文献价值及其局限性>、<明代进士登科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十个专题,各从不同角度对明代进士登科录进行了研究和阐释,大多属于此前无人或很少有人问津的原创之作,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和更好地利用明代科举的第一手资料--登科录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