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清末新小说中的"新中国"想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具有互文关系而政治倾向迥异的四篇清末新小说可以见出,其时知识精英对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同信念,从中可以复现当时知识精英对未来中国的道路设计、实现途径及远景规划的全景.清末新小说对于"新中国"的想象,具有政治肩蒙目的,以实现"小说"救国的宗旨.但这些小说文本仅仅停留于"民族国家"想象,尚未完成国家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王实味问题”作为当代“文祸史”上的典型个案,已被昭雪多年。学界“王实味研究”多以文人化方式抒写其文学化的生平。文章以“托派”为切入点,结合王实味的精神成长史,探讨以王实味为代表的具有理想主义精神气质的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凸现革命与理想主义的复杂图景。  相似文献   
3.
《大同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性表述,即关于理想社会的描述,在中国思想史上,足称事关制度设计破天荒的系统性创设。惟有将《大同书》的研究置于正统乌托邦思想史的框架中,始能把握《大同书》的意义及其与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清末新小说以表达政治—时事为能事,即以国家为叙事重心。由朝代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的政治观念变迁史,潜隐在新小说主旨的转换之中。其时小说地位的提升与清末新小说的兴起,实知识人危机意识的呈露。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关于“人”的概念极为繁复,经过初步探究,笔者将黄氏“人”之观念归纳为三个方面:人是心性合一之人;人乃万物之灵;人只有一性——性善。这三方面内容都体现了其理论基础——“气”一元论。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小说关于维新的负面描写,对于我们习见的正史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更有助于历史真相的还原。新小说中的"假维新"现象不仅坐实了导致守旧派对维新派攻击的口实,而且"公德-私德"之于政治伦理的意涵也隐现其中。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一出道便"遁入故家旧事",将战争、政治虚化成背景。她所关注的不是战争与政治本身,而是其所造成的结果——世态炎凉。张爱玲以上海为中心背景展开其叙事,将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普通人焦灼又无奈的心理困境,通过"传奇"故事揭示出来。张爱玲的精神-体验结构充满了令人玩味的张力,以小说的独特性参与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进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