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游是孔门七十二贤、孔门"十哲"之一,孔子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被尊为"道启东南"的"南方夫子"、"东南学道之宗"。但长期以来学界对"子游氏之儒"及其开创者言子研究寥寥,至今知之甚少。本文就言偃"子游氏之儒"的基本思想、荀况为何竭力贬斥"子游氏之儒"、"子游氏之儒"的影响及历史地位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实学是儒家学说经世致用思想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形成的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历史形态。东林学派是晚明时期实学思想的重要代表 ,他们在与王学末流和专权阉党的斗争中 ,先后在教育和学术、道德修养和认识论及治国济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和见解 ,形成了一个反对空幻虚无、谈空说玄 ,提倡求真务实、实学实用 ,致力治国济民、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体系 ,对明清实学思潮的发展和最终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实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当时社会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经学确立了在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经学发展繁荣兴盛的程度,成为衡量历史上一个地区是否具有深厚文化根基的重要依据。历史考察表明,历代以来,无锡的经学教育颇为兴盛,经学传播颇为广泛,经学研究论著和经学人才层出不穷,这充分反映出无锡是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是具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厚实根基的。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大小改革不可胜数,然而其结果却成败各异。诚然,其成败原因很复杂,诸如,改革的内容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合乎时代的要求;改革的方针、政策是否切合社会实际,得到人民的拥护;改革的方法、步骤是否得当;改革的措施是否得力,是否正确,等等。然而,正如王安石在为变法而写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所指出的:“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人才问题无疑是影响改革成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纵观历史经验教训,制约改革成败的人才因素大致上有这样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六点:第一、改革的领导者是否真正具有领导改革的才能。  相似文献   
5.
泰伯"三让天下"是自古以来一致公认的历史事实。但历代以来,对泰伯"三让天下"具体究竟是怎样"让"的?究竟"让"了什么"天下"?究竟把天下"让"给了谁?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在吴地民间,有些人为"彰显"泰伯具有至高无上的谦让精神,提出了泰伯既让周又让吴的"三让两家天下"之说。近年来,甚至有些电视媒体也对泰伯让周让吴的"三让两家天下"说大加宣扬。文章通过深入考证,列举自古至今大量文献典籍的记载,无可辩驳地证明,所谓的泰伯让周让吴"三让两家天下",违背历史事实,纯属过度拔高、子虚乌有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中国古代刻石立碑保护环境这一优良传统作了系统的考察,展示了具有高度古代文明的中华民族历来所具有的高度环境意识,昭示炎黄子孙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生态和谐,切实搞好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无字碑富有传奇色彩,是中国碑文化的瑰宝。除著名的武则天无字碑外,历代还留下了多块无字碑。其中有些无字碑究竟为何无字,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笔者对历来岐见不一的几块无字碑为何无字,进行了辨疑探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盛宣怀不仅是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开拓者,也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开先河者,他在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兴学育才的实践中,形成了轻科举封建传统教育和空疏无实、学而无用的科举人才,重新式教育和有用之学,重学有专长和实际才能的新式人才,西学中用、实学实用的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优秀的历史思想文化遗产中汲取宝贵的教益,在吴地杰出先祖太伯、季札的高尚道德风范和令人感佩的言行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理念,值得我们加以深入发掘和大力弘扬。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宝贵的启迪意义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优秀的历史思想文化遗产中汲取宝贵的教益,在吴地杰出先祖泰伯、季札的高尚道德风范和令人感佩的言行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理念,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宝贵的启迪意义和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十分值得我们加以深入发掘和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