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满族作家渴望在众声喧哗中寻找自己民族的声音,从尘封的历史记忆中发现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印迹.尽管当代满族作家有时难免沉湎于昔日的繁华富贵、优雅自得的旧梦中,尤其是满族家族小说所渗透的贵族意识仍难掩其荣耀感和幻灭感,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自我批判精神的出场.当代满族作家民族身份的认同基本是与民族文化的反思同步的,他们一方面彰显自己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倾向,另一方面,又在反思本民族的文化弱点和缺陷.满族作家直面历史和现实,在寻求民族身份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充当了本民族文化反思和批判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
张承志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诗歌两种文体的严格界限 ,使二者之间能够进行对话和交流。他的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同时 ,象征手法的运用 ,又使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味。他的小说呈现崇高、深沉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祖先崇拜与家族意识--论端木蕻良小说的一种主题意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祖先崇拜是人们感情的一种归依和寄托。萨满教的祖先崇拜缺少儒家这种道德理念和教化原则,而强化了祖先神灵所具有的威慑力,在很大程度上,它更接近殷商时代的祖先崇拜的观念和意识。端木蕻良的小说反映了一种典型的萨满教的祖先崇拜,表现了与儒家文化温柔敦厚相异的思想倾向,崇尚一种轻道德而重强力家族意识。  相似文献   
4.
闫秋红 《江汉论坛》2003,11(5):90-93
小说的诗化、散文化历来被视为中国传统诗学思想在新文学史上的延伸,京派一向充当了小说诗化、散文化的代言人.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另一种风格与京派迥然不同的诗化、散文化,那就是以萧红、端木蕻良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他们浸润于本地域的萨满教原始文化之中,与废名、沈从文等人有着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追求,因而他们的诗化、散文化必然具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6.
入主中原后满族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迁,北京与东北地区成为承传满族文化的两个重镇。对不同地域的满族文化的认同,使20世纪满族文学呈现了两峰对峙双水分流的状态,老舍和端木蕻良堪称20世纪满族文学两种路向的代表性人物。无论是文学文本中女性形象的审美反差,还是家族文化的价值立场的相异,都反映了两位作家不同的地域文化诉求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工业题材小说普遍存在着的创作主体的乡村意识左右着小说的艺术向度之倾向,草明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其作品中乡村话语的渗透和沉淀决定了工业小说共同的必然命运:具有一种摆脱不掉的乡村情结。从人物的文化心理和情爱模式都集中反映了这一明显的主观倾向和价值特征。思想现代化并没有与工业现代化同步,与土地过于黏着的富于古典情感的人们在感到价值失落的同时,也产生了心理世界的失衡。  相似文献   
8.
闫秋红 《学术论坛》2005,2(4):168-171
关于<生死场>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从东北地域文化角度讲,<生死场>再现了野蛮之祸与野性之美两种极端性的文化品格和主题意向.这些本来并不具备什么政治觉悟的东北农民,他们所具有的原始野性的生命意识和复仇主义精神却恰恰在无意中适应了抗战的需要,因而抗战主题仍然是<生死场>多义主题中不可被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作为满学研究的一部力作——何晓芳与阎丽杰等五位教授主编撰写的《满族民间说唱艺术研究》适时地开拓了一个新的满学研究的空间,它勾勒了满族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轮廓、总体趋向和演变规律,厘清满族各种民间说唱艺术之间纵横交错的、融合与分化并存的复杂关系。此著作学术视野开阔,结构严密而细腻,既有对满族民间说唱艺术整体性的观照与总结,又不乏对满族曾经辉煌一时的各种说唱艺术发展的源流、走向和个性风格等方面具体而入微的梳理和剖析。在全局性的统摄与驾驭、源与流关系的细节性追寻等诸多方面,都体现了诸位作者缜密细致的用心和扎实深厚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三姐文化以壮族民歌为载体,融合宗教、民俗、文艺、政治、经济等多种元素,行走于远古与现代之间,为适应新的历史语境而不断嬗变。刘三姐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功能调适的特性,使其超越历史时空,历久弥新,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