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流伦理是从伦理的视角看人与河流的关系,它强调人对河流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种面向河流实践的责任伦理,它要求人们用前瞻性的眼光来对待这种新型关系,同时也能为现实的河流管理实践提供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思维与生存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了人 ,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恩格斯语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提升和超越 ,不断弘扬理性和创造智慧的历史。然而 ,理性和智慧在给社会带来进步 ,使我们享受当今时代物质繁荣的同时 ,也凸显出了人类的迷茫和困惑。时下学术界争论比较激烈、意见分歧较大的人类生存话题便是这种迷茫和困惑的表现。生存哲学的讨论旨在为当代人类生存方式提供一种崭新的思想和理念 ,促进人类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 ,生存哲学的讨论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由环境问题引起的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唤起了全球的环境意识。正视这一问题 ,目的在于消除和避免我们的行为给后代在生态环境上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 ,为人类社会发展赢得时间和保障。生存哲学指导下的社会发展 ,蕴含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发展 ,是在人自身、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价值关系思考和追问基础之上的发展 ,它展现的是对人类自我的一种超越 ,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深层生态学是现代西方一种激进的环境主义思潮。它要求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 ,倡导生态中心主义的平等 ,并从整体主义立场出发 ,对现代的功利主义自然保护方式提出了批评 ,在此基础上提出“顺应自然”的资源管理方式和更为深刻的荒野保护思想 ,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应立足于中国国情,深入分析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借鉴欧美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从高等工程教育理念转变、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职业教育及认证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对技术应用进行伦理评价,最大的难题在于技术应用过程是否充分考虑和体现了各方利益诉求。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评价方法,伦理矩阵将多项伦理原则综合地运用于具体场景,在充分权衡各方利益和化解利益各方矛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对该技术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说明,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为转基因技术的伦理评价提供一个范例,目的是为合理的转基因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个建设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约束与观念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社会发展战略。十余年来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文化支持,仅从经济和技术层面实施该战略必然产生诸多的问题,而作为制度保障和文化支持的基础是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研究生教育的“超常”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本科化倾向。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需要突破传统学术型人才的质量标准,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建立科学、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从研究生培养前、培养过程中和培养后体系中制订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使研究生教育在正常发展的条件下保证其教育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环境整体主义的生态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生态学的发展为人们理解自然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范式。生态学关于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及其营养动力学的研究揭示出自然界的整体性、多样性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由此展示了一幅与传统机械论自然观迥然不同的自然图景。正是依据这样一幅图景,环境整体主义(如大地伦理、深层生态学)完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由生态学向形而上学的转换,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对立的整体主义的价值理论和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9.
荒野保护运动在美国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根源,但它在美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这种模式可以无条件地向第三世界推行。以深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荒野保护模式之所以受到第三世界的批评,主要在于它对第三世界荒野保护运动所面临的社会公正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而要建立一种普适的荒野保护伦理就必须要有第三世界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论人工物的社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毅 《晋阳学刊》2005,42(6):62-65
人工物必须经过产业化过程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人工物社会化的背后所反映的是科学、技术、工程与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当代哲学必须关注产业问题,只有形成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整体性研究才能更准确地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