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8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客观存在着许多矛盾,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只能用对立统一规律。本文就当前语文教改中的几个热点问题,例如,语文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教学目的的有和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等,进行了辨证分析 。语文教学必须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厚德载物”的胸怀,稳步走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2.
“理解”一词,在当今社会使用的频率是比较高的。例如,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售货员与顾客、干部与群众、工人与农民、城市与农村,等等,各行各业内部存在的相互之间的关系,无不都说需要“理解”。公认的“理解万岁”不胫而走,成为人们交际的口头语。揣摩这里“理解”的意思,是了解、谅解、词情、支持的意思。但是,语文科阅读教学中的“理解”是什么意思呢?“理解”的标准是什么呢?怎样使学生“理解”呢?本文想探讨这几个问题。一、“理解”的地位《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提出了教学口语音美、意美、形美、情美的要求,并对教学态势语的艺术魅力与运用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语文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继续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当从“顺顺当当地写好一篇文章”出发,围绕思想内容、组织结构、语言表达三个文章构成的基本因素,科学有序地培养学生的摄材能力、思考能力、结构能力、言语能力、修改能力。  相似文献   
6.
轰轰烈烈的新时期语文教改告一段落,如何评价它的功过是非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我们以为,新时期语文教改的科学价值在于:它回答了一道世纪性的难题,把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作为教改的方向;它确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是其根本属性;它指出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培养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高悬的目标;它揭示了语文教学过程的规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教师角色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指在学校工作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这种角色的特殊身份以及与其相应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其角色行为上既要继承传统精华,又要有鲜明的时代性。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不是把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其他角色,而是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确定自己的职业内涵: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这是教师角色的本质特征,表明教师的性质和工作态度;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角色的核心特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与学的合作者,这是教师角色的基本特征,规范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教学研究者,这是教师角色的重要特征,规范教师的专业研究与进修提高。这“五者”统一在教师角色中,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也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形成了教师的基本条件,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8.
语文单元教学如何进行?不少教师有些困惑,其源盖出于没有认识单元教学的必然与自由。必然与自由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客观规律与人们自觉活动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必然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依必然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改造。恩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我们要认识语文单元教学的规律,才能搞好单元教学,在单元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的模糊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理论在当今世界的广泛应用有着重要意义。阅读教学由教材———本原语言、教师———输出语言、学生———接受语言这三个方面组成 ,客观存在着模糊性 ,教学中是运用模糊心理指导学生把握读物的整体特征 ,在意会中获得语感、象感、情感、意感、美感等 ,认识读物意蕴的多向性 ,培养他们解读的创造性。但要注意模糊性与精确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孟子“以意逆志”的由来及其正确理解,论证了“意”是阅读的主体意识,“志”是阅读的根本目的,“逆”是阅读的理解途径。孟子的“以意逆志”论为我国阅读理论的建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