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技术统治一切的贫困时代,海德格尔试图通过艺术和诗对存在的本真道,说来重建人类失去的精神家园,为无家可归的现代人指明一条返乡之途。诗性救赎为沉沦于技术时代之困境,渴望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的人类,构建起了一个心灵和精神的栖居地。然而,作为一种理想化的救世策略,诗性救赎的审美鸟托邦性质和神秘主义色彩也显露无遗。社会历史性维度的缺失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悖论,注定了诗性语言难以作为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艺术和诗也无法真正担当救赎的时代重任。就其根本而言,只有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活动,始终才是人类通达诗意栖居之家园的切实可行之途径。  相似文献   
2.
身体在西方哲学和美学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生存境遇。在某种意义上,整个西方哲学和美学史就是一部身体由“缺席”到“出场”,再到“登堂入室”的历史。身体美学的出场,无疑是对柏拉图以降,经中世纪宗教神学,至黑格尔以终的身心二分、扬心抑身的哲学传统的一种反思与纠拨。尼采、梅洛-庞蒂等现代派哲学家反对传统的身心二元论,为身体正名的努力,对身体美学的学科建构提供了思想理论资源。身处后现代社会的福柯、费瑟斯通等思想家对权力话语之于身体的宰制,身体与消费文化的共谋关系之思考,加速促成了身体美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韦拴喜 《中州学刊》2012,(2):189-193
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会通不仅缘于它们自身的天然联系及本质内涵的一致性,也是当代文化语境中美学学科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求。审美文化学与文化美学试图通过对生命价值与人类文明之理想形态的知识建构,促成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深层会通,从而开启美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向。基于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联姻关系日益密切的趋势,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理应坚持理论思辨与现实关切相结合,以反思性、批判性意识干预大众的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以开放与恪守并举的姿态实现与中国传统资源的有效对接以及与西方外来文化的平等对话,从而建构既适应时代的文化现状又体现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诗意地栖居”——人生审美化的至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工业社会,工具理性膨胀,人文价值丧失,道德意识危机,人日益沦为“物化”的存在,人类社会的一切正遭受空前污染,人和这个世界变得毫无诗意可言!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类迫切需要精神上的终极关怀和灵魂救赎,极度渴望重返精神家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海德格尔将荷尔德林的诗句予以深刻的哲学诠释,为苦苦寻求终极觉悟但又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与危机之中的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本文拟从“诗意地栖居”的本质内涵人手,探寻导致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内在根源,旨在剖析“诗意地栖居”这一哲学命题对于医治现代人精神疾病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本质上讲。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并没有给艺术宣判死刑,而只是宣布了艺术作为人类最高旨趣和绝对真理之崇高地位的终结。在理论层面上,艺术终结论先验地预设于黑格尔思辨的哲学体系中;就现实意义而言。艺术终结论是黑格尔对现代文明下的艺术危机的敏锐反思和深刻洞见。“终结”之后的艺术将何去何从尚难预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艺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真理和意义的神圣维度,但作为人之依附物,它将始终会在审美(超越)与生活(功利)的二律背反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实用主义家族谱系中的新成员,舒斯特曼在继承实用主义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反思罗蒂的新实用主义,扬弃杜威的经典实用主义,并以"解释"和"有机统一"两个经典哲学范畴作为分析考察的出发点,对分析哲学与解构主义各执一端的矛盾进行调和、超越,最终建构起了以"执两用中"、多元包容的中道观为立场的新实用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想,从而有效推进了实用主义谱系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7.
美和美感不是先在的,也不是预成的,而是在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前提的物质生产实践即劳动中同步生成的。人类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的形式就是美,在实践自由中,因对象形式与其主观目的相契合而产生的精神愉悦和满足感也即美感。  相似文献   
8.
技与道的关系是庄子哲学尤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庄子的道既是本体论、认识论,又是方法论、实践论。庄子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庄子的技不同于以动力机械为特征的现代技术。而是更多地与艺相通,与个体心灵的创造性相关,能在超越层面上与道合一而游于自由之境。技低于道,但能载道,道又是技的出发点,亦是道的升华和飞跃,技与道是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出神入化、得心应手的技艺操作所达到的技道合一的境界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的自由境界.而美也因此成为实践活动的自由形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消费社会中正在发生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的两种理论表征,身体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在极大程度上存在着互为启发、相互印证的会通关系。大众对自我身体从内到外的修饰和改造,使得身体审美因此而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最为浅显直观的具象化表现。身体的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的有效弥合,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的审美内涵。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目标导向和终极旨归,伦理生活审美化的实现,可有效促成个体与社会的双重实现和双重完善。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人类审美取向和艺术实践的转变,艺术的真理和意义维度遭遇了以消遣娱乐为主导的消费文化的解构.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关于艺术形而上学意蕴的追问就尤为必要.在生存论维度上,艺术的形而上学意蕴与人的天性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它根植并依赖于人的升华之需要.通过对西方美学家之艺术观的纵向考察,也可见出形而上学性是艺术的内在意蕴和本质属性.消费时代里,为谋求最大化的商业利益,满足消费大众的身体欲望,艺术表现出商业化、低俗化、物欲化的倾向,这就吁求艺术理应在最底线上坚守作为其根基的形而上学意蕴,积极应对消费文化的挑战,担负起关注人的现实生存境遇,提升人的精神品味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