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6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生命力的突进:王度庐研究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度庐是民国年间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之一,其《卧虎藏龙》曾被改编为电影获得多项奥斯卡奖,小说曾节选进入高中教材,他是民国武侠小说以及通俗文学的杰出代表。从1982年开始的王度庐研究,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经历了开端、深化、繁荣的不同阶段,学者们提出了悲剧侠情、旗族记忆、平民文学等重要观点,但也还存在着研究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2.
刘萱的散文诗作品中,充满着浓浓的生命意识,跳跃着灵动的生命意象,既有对生命的本原的探索,也有生命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既是属于人类社会的,也是属于大自然的,展现了一幅生命的全景.在艺术上,她充分调动哲理、象征及艺术通感等多种手法,在简短凝炼的篇幅中,构成了对生命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3.
历史叙事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传统叙事中 ,历史叙事无疑占有统治地位。历史叙事中的“杂述” ,使其逐渐偏离正史叙事 ,在与小说叙事相沟通的叙事发展内在规律支配下 ,一旦有外来的成熟叙事因素作为催化剂的加入 ,小说叙事就从历史叙事中脱颖而出了。发生于唐代的小说的兴起 ,也是整个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存在着不同的文学史观念 ,但大多强调了“文学”而忽视了“史”的意义。探讨“文学史”的构成 ,可以从 2 0世纪“社会史”学科的“整体史”观念得到启发 ,构建文学史研究的整体史观念。它以雅俗互动为关键性突破口 ,以整合为基本方法 ,形成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次 ,由自我否定的矛盾运动和双向共生的交互运动共同构成文学史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6.
武侠小说研究的理论模型问题,已经成为武侠小说研究进一步深化发展的瓶颈。从还珠楼主的研究中,我们知道,武侠小说研究需要更加重视的是"第二世界"的建构,并由此建构起武侠小说研究的有效理论模型,带来武侠小说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民国武侠历程中,还珠楼主是一个典型的存在。早在1948年,就出现了关于还珠楼主的研究著作。后人进一步提出"雄伟文体"和"生命哲学",为还珠楼主研究树立了两大支柱。至今,关于还珠楼主的学术研究,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学术逻辑、较系统的学术构成、较突出的学术亮点,可对武侠小说研究理论模型的建立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易经》叙事要素与叙事意义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经》的叙事,在叙事要素上表现为明显的集体性和客观性的叙事主体、天人相应的叙事结构、吉凶因果的叙事逻辑、开放环形的叙事时空等,研究《易经》叙事,对于中国叙事文化基因的探讨和叙事学的中国化建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显福是写报告文学的,他的《未婚同居者咏叹调》被列为新时期报告文学四大咏叹调之一,先后为30余种书刊选摘或转载.作为已经具有较大社会反响的报告文学作家,李显福所追求的已不再是早年初笔时所沉醉的美文,或怡情养性的潜移默化.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大潮中,由于他主动积极地对社会直接参与,或令他激情涌动,或令他忧心如焚,使他在思想和艺术上日趋成熟起来.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一种浓烈的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制度与高校学报改革(摘要)韩云波自《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社会的各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促进,高校文科学报在进入大社会的过程中,无疑也可以有选择地对现代企业制度有所借鉴。要...  相似文献   
10.
庄惠之争是研究庄子哲学的关键,从"濠梁之辩"的探讨出发,它集中反映了二人思想的冲突与互认,并进一步确立了这种研究思路的可能与必要.立足于二人的争论重心,从"用大"到"求真"再到人情之辩,惠子的诘问促进了庄子观点的明晰,也展现了庄子思想更为深层的矛盾:自由的悖论和自我的悖论,这不仅是庄子一人的精神困境,也启发着人们的理性反思,因此具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