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显著影响着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以索洛增长模型为基本框架,利用2003~2017年安徽省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开展实证研究,测算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技术进步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对模型进行扩展,研究安徽省经济增长的长期驱动力量,对现期和远期的动能转换加以阐述。研究认为,现阶段资金投入仍然是安徽省经济产出的主要驱动因素,劳动力投入的经济推动效应相对较小,技术进步的驱动力量逐步提升,安徽省远期经济发展将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驱动。安徽省应注重科技创新,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将技术因素融于资金、劳动供给侧,全面深化以技术为主的供给侧改革,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转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宏观视角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总体框架和具体实施流程,并对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制度保障提出了明确建议。  相似文献   
3.
收入差距与社会不稳定:基于中国时序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居民收入差距是否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是否有必要采取措施调整收入分配差距。笔者通过建立两个协整方程考察了我国1978—2008年间收入差距与社会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并运用Granger提出的检验方法验证了收入差距及其他一些经济变量与社会稳定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收入差距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调整收入分配差距无论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从政治安定层面考虑都将是一个必须的选择。另外,我们还发现: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城市化与劳动力流动也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而对外开放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失业数据可能存在虚假导致其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无法判断。  相似文献   
4.
安徽沿淮经济带现代城镇体系初具雏形,但城镇化绝对水平仍然较低且内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区域带动能力偏弱,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区域人口外流逐渐增多。在准确预测经济带2013-2030年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前提下,综合运用PCA方法和引力模型确定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并测度其辐射强度,提出应充分考虑沿淮经济带安徽段实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资源环境条件,依托沿淮经济带现有的城镇空间布局重点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施核心城市引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最终形成安徽沿淮经济带"一轴、双组团、多节点"的开放型、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5.
既有研究在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影响因素时或多或少都忽略了某些重要变量,文章基于时间序列方法建立了一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增长率序列模型以更全面地研究这一问题,运用这一模型对我国1978~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中央财政的三农支出和劳动力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去三十余年变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7—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一个动态面板模型,利用差分矩估计和系统矩估计的方法对初次分配、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初次分配的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情况,会扩大居民收入差距,而农业、医疗卫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比重的提升是对收入差距缩小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7.
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研究缘起于辽宁省"五点一线"的开发战略构想,笔者认为,"五点一线"战略构想从本质上来说是东北振兴规划思想的超前体现,是东北振兴方略中一体化思维的具体反映,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笔者从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角度对"五点一线"战略构想做了进一步延伸,通过强调"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等总体发展概念,将"五点一线"中本来具备的一体化发展思想加以较为深入的阐述。对策研究是区域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区域发展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地相关工作部门反映的实际情况,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有利于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开展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并研究其时空特征,可以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参考。文章基于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熵权法从富裕程度、共享程度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测算共同富裕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核密度估计、Markov转移概率矩阵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和三个子维度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其中,地区相对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各城市间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共同富裕各等级城市均对其前期共同富裕水平存在较强的路径依赖;收入与消费水平差异是区域差异在指标层面上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