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视域看,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结构受到宏观历史情境、变量及其他政策序列、行为主体博弈互动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历史变迁具有路径依赖和渐进转型的特性,存在关键节点并呈现为断裂平衡的过程。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应打破"历史否决点"并适应新的制度环境,不断推动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村庄价值世界嬗变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鹏云 《学术探索》2015,(2):100-10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和现代性因素的冲击下,村庄的价值世界正在发生急剧的变迁,主要表现在村庄公共价值空间的式微和农民个体意义领域的转型。为了有效应对这一趋势,应发挥农村文化的空间营造和价值调节功能,但当下进行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由此应适当调整新农村文化的建设方向,通过农民自组织的文化载体来重新激活村庄和农民的价值世界。  相似文献   
4.
新文化运动前后,柏格森被译介入中国现代哲学、思想领域,由此所掀起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直觉"思潮给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跨文化语境的西方学术资源,在我国思想界、哲学界及文艺理论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回顾梳理柏格森思想传播与中国现代思潮流变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对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历程作出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术界关于乡镇政权的研究呈现出多种面相:在乡镇何在的定位中,往往只关注了国家体制、乡村社会及官僚机器三个维度中的某一方面;乡镇何为主要集中于“公司主义”与“简约主义”的争论;而在乡镇何向中,对国家和乡镇的权力建设的理解亦有不同的偏重.欧阳静以乡镇为主位,将“策略主义”提升为乡镇运作逻辑的新模式,综合并深化对了对乡镇政权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对我国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现实逻辑和推进指向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现状存在诸多非包容的"排斥性"逻辑,主要表现在体制设置的排斥性、制度环境的排斥性和权利保障的排斥性等三个方面。为了实现真正的"包容性增长",国家应通过顶层设计推动资源下乡和治理原则的建构,并通过城乡公共品供给的一体化实现福利普惠,使农民全面享有需求表达和决策的权利,成为农村社区公共品的真正"业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经历了税费改革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并发生了重大变迁.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角度来看,这些变迁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农民等三方利益主体在需求决策、财政筹资、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利益博弈的结果,在当前的制度情景下,进一步走向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同治理和利益均衡是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事一议"制度历经10年,实现了从村庄范围内农民自行筹资筹劳到政府财政资金予以奖补的变迁。本文对这一制度变迁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度再变迁的路径创新,认为应完全剥离向农民筹资筹劳,将"一事一议"变为村民表达公共产品需求偏好、项目决策、执行的有效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检视与理论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推动的乡村治理现代化实践已经全面铺开。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中呈现出治理体制“类”科层化、治理过程规范化、治理方式技术化的逻辑;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呈现出领导能力精英化、服务能力社区化、公共管理能力专业化的逻辑。但我国存在东中西区域差异和不同发展阶段两个层面的限制,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与乡村社会基础的匹配存在一定的张力,并会产生一些“意外的后果”。基于这一客观现实,需要对当前的国家政权建设理论进行反思,并重视简约治理传统。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治理的转型,有必要从改革乡村关系、推动自治下沉、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等多个方面达成国家政权建设与简约治理传统的协同。  相似文献   
10.
乡村秩序与乡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密切相关.在乡村秩序形态的演进中形成了不同的村社公共品供给模式,在传统乡村社会,内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会形态形成了村社自足的公共品供给模式.而新中国建立后至税费改革前,外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会形态形成了国家统合的公共品供给模式.时至当下后税费时代,乡村社会外生、内生秩序出现了双向并弱的态势,造成了公共品供给的困境.由此,必须重塑乡村社会秩序,并通过国家与村社的有效接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