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谈薮》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世说新语>及其前后》中指出,魏晋以来清谈之风颇盛,“世之所尚,因有撰集,或者掇拾旧闻,或者记述近事,虽不过丛残小语,而仅为人间言动,遂脱志怪之牢笼”,此篇重点讲《世说新语》,也讲到邯郸淳《笑林》,接下来写道:《笑林》之后,不乏继作,《隋志》有《解颐》二卷,杨松纷撰,今一字不存;而群书常引《谈薮》,则《世说》之流也。未及展开,亦无引文。按《隋书·经籍志》曾著录杨松玢《解颐》二卷,未及《谈薮》;刘知几《史通·杂述篇》提起《谈薮》,列于刘义庆《世说》、裴荣期《语林…  相似文献   
3.
李善与文选学顾农(一)以《文选》一书作为研究对象的专门之学──文选学,可溯源于萧该、曹宪,而它真正成为一门显学,则李善是奠基人,作用最大。萧该为萧统堂侄,生平附载于《隋书·何妥传》,撰有《文选音义》,《隋书·经籍志》著录其《文选音》三卷,两唐志并作十...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文选》的编者,笔者相信传统的看法,曾在一篇谈萧统的文学趣味与《文选》选文趋向的文章中说过,“《文选》虽然并非萧统一个人独自完成的,他手下的文人学士如刘孝绰等人在编务方面大约做过不少事情,但无可怀疑的是《文选》本身确实反映了作为主编的萧统的主张”;同时在附注中批评日本学者清水凯夫先生以为《文选》的取舍浓厚地反映了刘孝绰的意向、与萧统关系反而不大的主张,评为“持论未免有所偏至。萧统乃是一位内行,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胡适本是《新青年》时代的“同人”。1921年初胡适提出改变《新青年》的政治方向,否则他便要分裂的主张;鲁迅坚定地站在李大钊一边,听任他分裂,保卫《新青年》的特别色彩。此后一段时间内他们几乎没有什么交往。到1922年才又开始通信,内容大抵是关于中国小说史研究方面的。鲁迅其时正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处讲授中国小说史,而胡适也颇致力于古典小说的考证。1921年底,胡适为新版《西游  相似文献   
6.
曹操游仙诗新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操诗之较完整者现存20首,而其中三分之一涉及游仙题材,这样高的比例不能不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曹操在中国历史上要算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英雄,其诗歌创作亦复“气韵沉雄”(敖陶孙《诗评》),从这样的背景来看,他的游仙诗当不至于象过去若干论著所说的那样,完全是追慕神仙幻境、消极颓废的东西。近年来论者们肯定曹操的游仙诗,往往以为诗中的求仙乃是求贤的隐喻,可惜论证无力,未足起信,楚虽失之,齐亦未为得也。事实上曹操本人并不相信神仙。《文选》卷二十四曹植《赠白马王彪》李善注引曹操《善哉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袭封康乐公应在他父亲谢死后三年,谢死于太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间,灵运之袭封当在隆安年间,他十五岁时(隆安三年,399)由寄养的杜治回家,应当就是为了受封。关于谢灵运与刘宋王室的关系,近人多强调其矛盾的一面,其实刘裕、刘义隆两代皇帝对他都相当尊重和宽容,他之所以一再受到打击,一方面是由于他卷进了刘宋王朝内部的纷争,二则也是他个人的贵族作风有以致之。  相似文献   
8.
顾农 《东方论坛》2004,(6):51-55
鲁迅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多层次的深入研究,成果极其丰富,而他同时又始终面向现实面向未来,不为古老的传统所束缚.鲁迅整理古籍采用严谨的乾嘉学派手法,一向坚持凡事求"真"的纯学术态度;但他又决不限于资料的整理,更着力处还在通盘地研究小说史、文学史,同时在历史、汉字、碑刻、画象、宗教等方面也都作过深入的研究.在方法论问题上,鲁迅既不喜新厌旧,也不墨守成规,即使运用古老的传统方法,也颇有新的发展.鲁迅很好地处理了追求学术之"真"与完成战士的使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可惜他后期已经没有整段的时间从事规范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孙绰作品的分析 ,说明山水诗如何从玄言诗中孕育生发出来 ,指出文学史应当加强对于古代公认而后人不甚重视之“文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鲁迅“误读”杜甫《北征》中的两句诗,提供了阐释上的“大背景”,并对各种说法作了辩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