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思考当今世界各国的民族关系,很难脱离全球化这个宏观历史背景。今天我们研究一国内部的民族关系时,已不可能忽视境外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因素对该国民族关系的影响。面对全球化浪潮中西方政治理念、经济制度与意识形态在其他国家的扩散,各国的传统制度和文化将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各国对外来文化也势必出现反弹,以提倡本国传统的"复兴"来与外来文化相抗衡。因此全球化与各国的本土化实际上是两个并行的潮流。全球化的扩散是不可抗拒的,本土化的反弹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思考中国民族问题时,应借鉴中国历史和其他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西部六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综合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以来,在西部省区基础设施和许多行业的大量投资吸引了大量来自东部和邻近农村的流动人员。我国西部是少数族群聚居区,在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存在相互协作的广阔空间,也存在发展机会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相互竞争关系。为了调查和分析近年来西部的人口流动及其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我们在西部六个重要城市开展了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本文以这次问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西部大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就业状况、收入与消费情况以及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往。这些量化分析的研究成果,将便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人口流动对当地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族际交往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部开发、劳动力流动与少数民族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推动西部大发展 ,我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各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地区劳动力流动更为频繁。处在这一背景下的西部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本文分析了西部劳动力的结构、就业特点 ,希望能通过具体的教育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的竞争能力 ,为保持西部地区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最复杂和最动荡的时代。贯穿民国38年历史的有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中国各族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第二条主线是中华民国下属各民族维护国家统一、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内分裂势力的斗争。这两条主线是晚清"救亡图存"斗争的延续。第三条主线是探索如何实现国家体制的政治转型,实现从"多元型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的体制过渡和国民思想过渡。在整个民国期间,帝国主义别有用心地向中国各族群输入"民族"意识,并扶植代理人。民国历史中,最核心的利益是救国图存,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在评价民国所有的历史人物时,这是一条最根本的底线。  相似文献   
5.
及时快捷的管办措施 今年1月24日,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一,每年这时,都是农民们忙着赶集置办年货的时候,可这一天,穆棱市不少乡镇的集市却有些冷清,尤其缺少了老年农民的身影。原来当天,穆棱市农民们要参加一个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重要活动一穆棱市新农保启动仪式,领取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两年后,美国密执安大学的萨尼教授(Ronald G.Suny)出版了<历史的报复:民族主义、革命和苏联的崩溃>(The Revenge of the Past:Nationalism,Revolution,and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Stanford Universitv Press,1993).在这本书中,这位美国学者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剖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对苏联的民族理论、民族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讨论了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并试图把民族问题的宏观理论和具体政策实践效果结合起来,反思苏联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理论思路和社会实践能够对人们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民族"现象提供哪些重要的启示,该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本文原刊载于<领导者>(香港)2010年8月刊和10月刊,本刊转载得到授权.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的60年里,我国草原牧区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先后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影响了内蒙古牧区"移民-本地居民"关系和蒙汉关系的走向.本文以一个典型性蒙古族草原牧业社区作为分析个案,通过"解剖麻雀"的人类学社区调查方法揭示牧区蒙古族基层社区的体制、结构和蒙汉关系的演变.在当年插队经历和近期实地调查资料基础上,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个牧业嘎查的行政沿革和不同体制下人口迁移模式的变化,并对草原牧区蒙汉交往的基本类型及蒙汉交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西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上西藏地区的教育 为了全面理解西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必须对我国近代教育的历史有所了解。我国近代主要的教育方式大致有:(1)政府主办的官办学校,(2)民间兴办的“私塾”,(3)宗教团体办的教育(如清真寺、佛寺的宗教文化教育和基督教会学校),(4)有钱人聘请教师为其子女授课的家庭教育。这几种教育方式在组织机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很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传统教育(以私  相似文献   
9.
1988年夏,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在西藏自治区开展了社会调查,一个重要的专题是研究拉萨市汉藏民族之间关系的现状和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而社会交往条件是影响民族关系的重要方面。 西藏自治区1986年人口总数为20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0.6万,居住在拉萨的有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治区人口结构与变迁——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对本国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及其变化进行综合调查以掌握人口动态最主要的手段,普查所形成的数据是我们分析一个国家、地区人口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的基础信息.本文是对西藏自治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一个宏观分析,根据普查结果提供的数据对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增减、年龄与性别结构、生育死亡统计、行业结构、职业结构、教育结构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在讨论过程中把2000年普查数据与1990年普查和以前的普查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把西藏自治区人口与其他藏区的人口变迁进行了对比,试图在宏观上把握西藏人口变迁的主要走向和基本特点. 数据分析表明从1982年到2000年期间西藏自治区总人口持续增长,但藏族人口增长速度呈减缓趋势,汉族人口规模波动明显.在生育率和死亡率这两个方面,抽样调查和户籍登记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差距.在中央政府"援藏项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西藏城镇的暂住流动人口明显增加,将对西藏和其他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