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2.
通过分析南京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南京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这构成南京制定推进城市化政策的逻辑起点,但是应当实现怎样的城市化却并未形成共识,本文认为城市化最终目的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具有集约型增长、市民化的、人口自由流动、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特征的城市社会,唯有如此才能解决城市化过程所需要的物质基础、精神需求和代际公平问题,才能充分体现公平、效率.在实现这种理想状态的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应当实行"市场主导、政府服务"的市场推动型城市化战略,减少行政对城市化过程的干扰,提供公共服务,例如清除制度壁垒、投资人力资源、完善社会保障逐步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城市化,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魏后凯  高春亮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73-81,107,108
近年,随着区域经济活动由沿海向内陆扩散以及地区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中国区域经济正在由不平衡增长向相对均衡增长转变,区域经济差距由扩大趋向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逐步提高。然而,应该看到,目前中国城乡区域差距仍然较大,区域经济增长还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同步,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加大,空间无序开发现象突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在新的形势下,当前应建立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促进产业转移的支持政策体系、差别化的国家区域援助政策体系和以都市圈为中心的国土开发政策体系,以全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区域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区域发展差距正在朝着不断缩小的方向转变。在新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区域协调发展需要赋予新的内涵,即实现全面的和可持续的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一种长效的新型协调机制。这种新型机制包括市场机制、补偿机制、扶持机制、合作机制、参与机制、共享机制六个方面。要通过这六大机制,合理引导企业、政府、居民和利益相关者群体行为,共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考察民营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发现,民营经济不仅仅限于个体私营企业,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以及由国有企业改制的企业将会成为民营经济的主体.新阶段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创造企业结构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是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所处的产业等级,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茂名作为农业大市,如何使农民实现增产又增收,是经济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近期,就茂名市农产品流通市场现状,以及如何加强农产品的产销衔接保障农民利益,完善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化解"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区域性的大生产与大流通对接,培育良好的农产品市场环境,国家统计局茂名调查队作了深度走访调查,就如何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进行较为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专业化代工、网络结构与我国制造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化代工和专业化代工是两种不同的代工模式,社会网络理论表明,这两者在获取知识实现技术进步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长期以来,我国通过内部化代工如合作、合资和FDI等形式进入跨国公司主导的企业网络,从而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由于跨国公司限制技术转移,我国企业技术进步受国外技术转移管制影响较大,从而导致显著的路径依赖.若通过专业化代工模式则可进入多个跨国公司相互作用的产业网络,充分利用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获取先进技术更富有灵活性.因此我国应由内部化代工模式转向专业化代工模式,更多进入产业网络而不是企业网络,积累知识并实现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际制造业资本不断地向中国东部地区转移,为这些地区企业与国际制造业资本进行产业配套,提高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从实证分析来看,目前国际制造业资本在沿江开发区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是投资成本低和看中国内市场的潜力,而且这些国际制造业资本一旦开始在本土正常生产经营,一方面获取投资回报,就会考虑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现实的选择就是发展与其产业的配套。但是,理论分析表明,若遇到本土投资成本上升或国内市场饱和,投资回收困难,国际制造业资本就可能衰退或再转移。原有的本土配套企业专用性投资将遭受沉没损失,而且没有积累起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以至于该地区面临“产业空洞化”风险。由于本土企业没有理由为“产业空洞化”负责,因此,需要政府的引资和投资政策作出调整,从目前以各开发区展开的“引资大战”为特征的资本扩张政策导向转变为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为支柱产业配套的政策导向,并进一步转变为促进本土企业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的政策导向,以在本土企业与开发区支柱企业之间形成最优的产业配套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