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萨特从童年时期就对词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把写作当成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对于他来说命名就意味着占有事物.在词语的语言特征和形象特征中,他更看重形象的作用,词语通过构成意象而参与建立审美世界.萨特认为词语作为符号具有物性和工具性双重因素,但因为其文学介入说更注重词语的工具性作用.他的词语观有符合时代实践性的一面,也因为忽视了语言结构和物性,有矛盾和暧昧的特征,受到他人的批评,这也是作为哲学家和文学家双重身份的萨特的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2.
鲍俊晓 《理论界》2010,(7):146-148
神话思维曾是人类早期最重要的思维模式,以其形象性和混沌性占据人类早期的信仰,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不可避免陷于衰落。柏拉图在形式上虽然继承了神话思维的某些特征,真正的目的却是要代之以理性的思维模式。神话在柏拉图的对话录里只保留了隐喻与说服的作用,逐渐使神话思维走下了信仰的神坛,分化成为了宗教及文学艺术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偶像崇拜现象一直贯穿着人类的历史,只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不同时期对于偶像崇拜的表现也和人类的历史发展是紧紧相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弗洛姆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中提到的那样:整个异化概念在旧约的偶像崇拜概念中得到了它在西方思想中的头一个表现。〔1〕对于现代人来说,偶像崇拜没有完结,而是恰恰相反,以更为特殊的方式反映着人的异化程度的加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