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1.
谢晋说:“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倾注导演最大的激情,是艺术家人品、修养的结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烧。”回顾谢晋导演的影片旅程,从处女作《水乡的春天》(1955)到最后的影片《女足九号》(2000),在热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基调中,谢导几乎所有林林总总的电影镜像都呈现出突破意识形态压抑的激情,在形态各异的电影人物绚丽的情感世界和坎坷的生活历程之中,营构出或浓烈或淡然的人性诗意图景。  相似文献   
2.
李渔生活在明末清初,距今将近400年。他特立独行、标新立异地活了70年,在人们习惯固守家园的农耕时代四处移徙漂泊,“三分天下,几遍其二”,超前的生命意识让他远远地走在难以被时人认同的时代前沿。李渔广博涉猎的艺术领域与他的生命存在、生活享受紧密结合,也就是说,他艺术创作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提高自我生活品格的质量,而其内心的精神追求则通过现实的欢愉化来体现,因此,李渔的思想本体呈现出不合时宜的世俗化、大众化、商业化、审美化的异态意识。李渔可以视为中国文化界后现代意识的启蒙者。  相似文献   
3.
西藏作为一个原初的、纯净的文化镜像,在中国电影史中被不断地想象与建构.本文从高原风光志、佛教风物志、藏族风情志三个方面来分析和阐释西藏影像的地域符码、西藏语境的宗教信仰、西藏镜语的民族符号,从而解读西藏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蒋孔阳美育理论的建树集中体现在审美生活、自由、时间三个核心概念上,由此生发,在美育本质论、美育功能论、美育实施过程论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对30年来中国美育理论学术史建设贡献卓著。  相似文献   
5.
含混、朦胧,或歧义——燕卜荪“复义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义"概念指文本的表现意义模糊而不确定,一项陈述会产生多种意义,它是诗歌表现的重要技巧之一.燕卜荪认为"复义"主要有七种基本类型,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含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让美走在自由之前──美育本质的一种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教育具备各种人生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魅力优势和独特效应,本文尝试就三方面展开美育本质的探讨:美育是一种以精神愉悦为特征的感性教育;美育是一种以潜移默化为方式的情感教育;美育是一种塑造自我的生命教育。审美教育本质功能的新颖和深刻处即在于运用具体生动的美对象触动审美主体的情感域,在主体超越功利、愉悦自由、不知不觉的精神状态中,生命自我得到修养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浪漫主义是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流派.浪漫主义电影与现实主义电影相比,在主题、表现手段、气质等方面都表现出独具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与浪漫主义电影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特殊文化气质的电影类型.中国的浪漫主义电影分为散文化、离奇科幻等几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文艺创作和批评影响巨大,个人无意识是艺术家创作的原动力,俄狄浦斯情结是艺术创作的原始动机,文学创作好像白日梦一样是潜意识愿望的替代性满足。虽然弗洛伊德的理论有许多局限和缺点,但许多文学思潮、流派及艺术家都直接受益于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陌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是对人们惯常的自动化生活的艺术违反,通过对熟悉得失去意识内容的生活形态的变形,吸引人们对习惯生活重新认识和体验,找回或恢复由于习以为常而丢失的审美感觉.它是一种疏离生活常态增加审美时延的艺术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人民性,这个如今逐渐被后现代艺术抛离的语词,曾经在新中国艺术学领域风光一时,可是具体表现在艺术创作的中心和前沿,却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呈现。人民性,就是对普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诚恳关心,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诚挚关注,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际遇、生命状态、思想感情,让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成为艺术创作中一种不可剥夺、不可掩盖的表现主题,而艺术成品也是普通人能够看懂、愿意接受而且对心灵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