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7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如何在教学中具体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待于大家努力探索。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打破语文教材局限,拓宽语文教学领域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语文学习的天地应有三个层次:第一是语文课堂;第二是校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存在覆盖面不够广、战斗堡垒作用不强、轻党建、重教学甚至部分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组织软弱涣散等现象。通过分析指出,加强党的基层建设与高校的教学科研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基层组织支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等一系列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认为"和"是中国传统儒家的基本精神,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去寻求整体的和谐、共生、共长。"和"的儒 家精神之特质从3方面得以体现:作为至德的"中"道;作为价值判定的"直"道;作为和谐共长的"生"道。儒家、 "和"的思想在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瑜  熊凯 《青海社会科学》2007,1(1):122-126
黑格尔的哲学是奠基在否定基础之上的。对他来说,死亡是创造性的,它是精神在其每一步辩证形成前的必然效应,也是迈向绝对理念必然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样,对于个体来说,死亡就不仅是对其自然生命的否定,而是达到伦理实体性的终极途径;家庭成员通过葬礼的形式将意识的东西添加进去,而使死亡成为一种精神事件、一种伦理事件。黑格尔的这种死亡观念构造出绚丽的伦理之韵。  相似文献   
5.
地学和土地资源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认识网络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该文逐步分析了网络教学的认知学习理论、网络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模式的区别,以及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展示技巧。作者根据地学和土地资源学课程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尝试进行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试论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及其对主体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实际上就是向内观看,从而使迷失的自我重新回归到主体心灵之中。“承认自己无知”和“节制”则是这一认知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认识你自己”同时也是一个解蔽的过程,除祛外相的遮蔽,揭示灵魂的本真状态,从而达到生活与生命的和谐。苏格拉底对于传统精神法则的变革为西方传统哲学把主体自身提升到研究的首位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实际上,对于我们现代主体缺失的时代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同"是先秦哲学思想中极为重要的概念范畴,主要有"和同说"、"尚同说"、"应同说"以及"大同说"等四种思想,其源概起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历千年而逐渐广泛渗透于哲学伦理政治历史文化心理等诸多领域,因而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的责任编辑、作者、读者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活动的三要素,构建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办好科技期刊的保证。尊重作者,理解作者,与作者相知相交,是办出本专业独特风格科技期刊的保证;了解和适应读者,满足读者需求,尊重读者和引导读者,共同实现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迫在眉睫。而担负此重任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改革过去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方法,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本身应积累丰富的跨文化知识,采取文化对比的方法,消除文化定型的消极影响,提高意识、创造氛围,扩大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加快文化融合的速度等。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应同》篇通常被今人视为引自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断片,这种流行已久的看法其实并不符合《应同》篇本意。从《应同》篇与邹衍、墨家之思想比较看《,应同》篇的五德终始学说可能是后期墨家根据吕不韦需要所改造的结果,讲五德终始的在战国后期也不止邹衍一家。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对五德终始说在战国后期发展的多向性问题以及后期墨家的思想发展性问题做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