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2.
中国形象的想象是“五四”后中国文学写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甚至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都具有空前的重要性。文章即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与文学书写主题之间存在的关联影响切入,论说“五四”后文学书写中“中国形象想象”发生的源头,进而揭示这一文学书写主题所具有的“民族主义”建构这一社会意义;以及说明只要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还未完全实现,对民族国家的想象就不会在文学创作中停止。  相似文献   
3.
任晓兵 《职业》2016,(26):74-75
随着我国对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认识的越来越深刻,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取得了本质性突破,销量成为全球第一.但是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略显滞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旨在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发展的一些要点进行研究,为如何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许多职业学校相继开设了汽维修专业.要想提高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实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目标,使学校培养出合格人才,学生顺利找到好工作,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5.
上海租界寄居生活的生命体验刺激了沈从文,使他体会到了强烈的“民族”屈辱感,处处感受租界殖民话语的凌辱。这种“生命体验”,对沈从文的心理乃至其乡土小说写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沈从文于北京时期通过乡土小说的写作实现完成的对自我苗族族群族属身份认同的立场得到了强化,他开始理性正视自己已经“重新发现”了的“本质身份”,将苗族血统族属身份的“隐蔽历史”去蔽还原,端正并将自己苗族身份的族群本位立场推向历史前台,以关于苗族的历史记忆、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以及傩事信仰活动,婚恋中的民间歌谣、狩猎、龙舟、放蛊、行巫、落洞等民俗文化作为书写的中心,以苗族族群民众所具有的淳良朴素德行品性作为对“民族”文化重造的思考,塑造民族“想象共同体”集体记忆的“认知物”,进而完成对“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国家的想象性建构认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形象的想象是"五四"后中国文学写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甚至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都具有空前的重要性。文章即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与文学书写主题之间存在的关联影响切入,论说"五四"后文学书写中"中国形象想象"发生的源头,进而揭示这一文学书写主题所具有的"民族主义"建构这一社会意义;以及说明只要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还未完全实现,对民族国家的想象就不会在文学创作中停止。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在中国现代民俗学和中国现代文学同步展开的时代语境下,民间文学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分支,其价值也被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们发现,新文学作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并在他们的创作中运用民间文学,沈从文也不例外。"筸人谣曲""劳动号子""小调"这三种形式的民间文学在沈从文乡的土小说中体现最为鲜明,沈从文众多文本中都对它们进行了移用,使得其乡土小说创作无论是在增添文本表现的地方性色彩还是在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两个向度上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进而鲜明地服务于其乡土小说写作的美学意蕴,体现出了"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之间的不可忽视的深厚关系。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于上世纪20至3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原乡神话性质的乡土小说,这些小说从各个层面反映出了作者本人的民俗观.在现代启蒙精神的影响下,沈从文来到都市,以一个具有'乡下人'眼光的都市知识者身份看待着中国社会的'常'与'变'.在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失望中,沈从文将目光转向他当年执拗要离开的湘西故土,通过叙写湘西民俗,表现人类最真切的人性,发出对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重塑民族品性的时代强音.在<边城>中,民俗叙事也与该主旨结合在一起.正是在对这些民俗事象的细致描述中,沈从文才得以挖掘它们自身具有的积极性因子,并将这种原初性的积极性因子加以美学性的重新建构,进而提炼出深广的主题,并建构了沈从文原乡小说的美学意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